就訓練角度講,不同教練有不同的手段,一般來說,橫板的近臺撥擋,少兒選手和成年人還是要有所區別的,因為我覺得成年人應該更趨向于實戰,小孩子趨向于練得全面一點。
我個人,比較偏向于,當成年人有了一定的動力定型以后,要進行一些上旋球的練習。
這里指的是,我們一般在多球練習的時候,我發出的那個球要帶有上旋,隨著練習者能力的提高,我就會發那種比較轉,甚至比他遇到的對手拉的弧圈球還要轉的那種多球。
這種練習我就要求練習者前臂引拍的位置要高一些,采用高手位的下壓式的接弧圈球,我認為這個技術對于業余球友的重要性,遠遠大于近臺快撕,因為咱們純業余的球友,一點都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要想把快撕練習到很高的境界,非常之難。
我這個人制定訓練是迷信基礎工程的,所以我會在你說的那種中臺拉球之前,先練習快拱,就是近臺加摩擦的那種快拱,這個基本要求是:引拍位置要低于快撥,板形要亮起來,當然略有一點前傾,撞擊在前。
換種說法,就是加摩擦的快撥。這項技術是在比賽相持中,是可以主動加力,加旋轉的,這主要是建立擊球時手腕,手臂,手指共同使用與快撥那種不同的手感,在這之后,才是你說的那種中臺的拉。
中臺拉確實很重要,是橫板反手,直拍橫打的反手非常核心的一項技術,這個技術要求:離臺差不多一米,甚至開外;雙腳基本平行,左腳稍微偏前;引拍的時候,大概是引到腹部,稍偏于左側,不要貼身,手腕手指一定要有控制板形的那種內旋,俗稱的那種壓板形,肘部適當向外做一定的支撐;來球以后,你主要是找觸球的那個點,一般是剛剛下降的那個點,如果你站位還能夠近一點,那幾乎是最高點就要出球了,揮拍的時候一定要有那種先迎前的感覺;發力的時候,手腕,拇指內側以及三四五指要協同發力。
我們一般練習先練拉沖斜線,先撞擊以后,要往斜右側揮動,如果你過多往前的話,那重心就控制不了了,往前多了,也容易失誤,你以后就不敢發力了。發力機制的主要感覺,要放在右側的腰胯那個部位,要有迎和頂的感覺,然后就是快速揮動。
練完了這個之后,你再回到近臺,就會發現反而比單獨練習近臺,效果要好。
接下來,有幾個事情我得提醒你注意:快拱,要擊擦兼顧;快撕,擊球點要早,手位要高,摩擦多,所以板形要適當壓一點,擊球的時候要打到球水平軸偏上,有的時候還要偏上相當多,這個就要求借力借旋轉多一些。其他的發力機制呀,揮動方向呀,兩者差不太多。
在業余里,其實那種彈打比快撕使用得多,當然這是我個人看法,在我訓練的時候,反手的搓球是在這個時候要同步練習的,甚至先行練習搓球的,還有一個就是多球要練習拉沖下旋球,這兩個練習是建立那種慢引拍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