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技術動作框架的建立。技術動作沒有統一標準的,只要相對合理就可以。那么在選擇動作的時候呢,可以根據你的身體素質,你喜歡的類型,包括你的年齡等問題來選擇你的動作框架。動作框架來講,無非就是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追求單板質量,整體動作框架可能就要大一些,突出力量;還有一種,就是追求連續性,喜歡打相持,打落點,突出靈巧。
再一方面當選擇好一個動作框架的時候呢,一定要保證這個動作的兼容性。比如正手動作,不能只想著正手,還要考慮到與反手的結合,小球與長球的結合以及不同來球的動作框架的調整。那么在這里面要考慮到的握板,站位,引板,重心等,是否做完動作,與下一板技術處理比較兼容。千萬不要就是練正手,只考慮這個正手,可能平時打得舒服,但是一到轉換的時候,感覺特別別扭。這一點在剛建立動作框架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在初學掌握一項技術動作的時候呢,首先是練好徒手動作。練習徒手動作要學會“兩學”,一學就是照著動作去模仿去學習,另一學由教練員或者動作框架合理,對球有一定理解的球友幫助來體會動作的感知。模仿學習的作用,就是照樣子去學習動作,那感知學習作用就是完善動作,糾正動作。通過這兩種方法能夠建立合理的動作,為提高技術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徒手動作相對穩定,對動作框架頭腦有一定的清晰度時,這個時候就可以上球臺。那么剛上球臺的時候呢,還是要更多地去增加這種感知的體會。就是教練員或者球友,拿著你的手臂或者幫助您體會身體重心去進行擊球,來體會正確的動作,完整的動作。如果剛開始自己打的話,可能注意力只在這個球上,而忽視了動作,導致出現動作不合理,動作不完整現象。這點是業余球友普遍存在的問題。
再一個上球臺練習時,可以進行分支練習,從局部到整體。局部的話分為三塊,一是重心轉換,二是身體轉體,三是前臂的運用,在開始練習球,分支可以從腿到腰,從腰到手,在練習分支時,先去體會身體的控球,手臂動作可以先去相對固定,不要去揮拍,等身體的動作熟練后,再去練習手臂揮拍的動作。千萬不要先去練手臂,先去練手臂在加身體時,難度會增大,而身體加手臂,相對合理輕松一些。
在訓練過程當中,動作肯定是會隨時變化,那么怎樣去穩定好動作呢?不管練習反手,正手或者搓球,要有合理的揮拍距離。在揮拍時要把握好距離,讓動作做到完整合理,這個距離概念主要是,身體和球拍的位置,球拍與球的位置,球和身體的位置,形成三角關系,在擊球中,通過調整這種距離,找到自己最合適的距離,把動作穩定下來,固定好這個距離,讓動作更加的穩固。
再一個每項技術掌握的時候呢,擊球點盡可能地保持一致,比如練習正手攻球,一般打上升后期,那么在打每一個球,都要去打上升后期,盡可能的這個動作的引板幅度,擊球點都保持著一致,這樣才能有利于動作的穩定。不能球來了以后,一會快一會慢,動作肯定就是容易變形。再一個,每個球落點肯定會發生變化,有的球離你身體偏近偏遠,偏左偏右,這個時候即使你打不到球,也不要去調整這個位置,始終去靠步法左右移動,前后移動去調整,來穩定擊球點。
還有在掌握動作的時候,不能太急于求成,總是去想著發力。一定要把整個動作框架相對放松一點,來多體會擊球的感覺,達到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能動作稍微感覺好了一些,然后就去發力,這樣的話動作很容易變形。所以說一定要耐下心來,先把動作先放松,增加球感的練習和感知的練習,隨著能力提升可以逐漸地去加質量。要有一定的動作緊湊性,當你動作緊湊性好了以后,再去練習發力。引板過程相對放松,揮拍過程加速制動。
好的動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隨著你的能力的提升都會在變化。而這個時候要進行調整和完善,來達到一個擊球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