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為什么換不好氣,主要有以下幾點:
1.生理因素
(1)肺活量不足:肺活量是指一次吸氣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氣體量。當肺活量不足時,每次呼吸攝取的氧氣量有限,在游泳過程中容易感到呼吸困難。可以通過定期進行深呼吸和肺部鍛煉來提高肺活量,例如使用呼吸訓練器或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
(2)呼吸肌力量弱:呼吸肌包括膈肌和肋間肌,負責控制胸廓的擴張和收縮以實現呼吸。如果這些肌肉力量較弱,可能無法有效完成呼吸動作,導致換氣不足。增強呼吸肌力量的方法包括通過練習腹式呼吸,使用阻力帶進行呼吸肌訓練等。
2.技術因素
(1)蛙泳手動作不正確:蛙泳手沒有向下發力讓水的反作用力將頭部頂出,可能是蛙泳手內劃過程沒有做好向下的劃水作用與最后收手時的夾臂動作。初學者可以在陸上多做蛙泳手內劃練習,特別是類似雙手抱球前攬動作練習,再到水中去體驗。
(2)蛙泳腿與手動作配合不當:蛙泳腿動作還沒做完,手的動作就跟上了,容易產生附加的阻力,導致浮不起來換氣。建議初學者將手腿動作分開做,做完腿的動作后再做手的動作。
(3)蛙泳手前期沒有形成合適體位:在平蛙過程中,雙手分開準備做劃水動作時,一般有一個小幅抬頭動作,這個小小的動作能讓人迅速形成一定傾角的體位,讓頭部處于高位,腰部以下處于低位,此時加入內劃手動作就能將頭輕易頂出水面。初學者可以試一下這種小幅抬頭體位。
(4)換氣時機掌握不當:過早或過晚的呼吸都可能導致吸氣不充分或身體姿勢失衡。最佳的呼吸時機通常是在手臂向外劃水并進入轉彎時,即劃水行程到最高點。此時,游泳者通過劃水的力量將上半身抬起,頭部自然露出水面,便于張嘴吸氣。
(5)換氣動作不連貫:換氣時頭部應快速抬起吸氣,然后迅速埋入水中呼氣,保持頭部穩定,雙眼盯著水,避免點頭式呼吸或抬頭過高。同時,吸氣要迅速而充分,呼氣要均勻而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