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弧圈打法很流行,出臺球,一般球友都能主動上手,所以在業余球友圈內,發短球還是很常見的,而接短球,我們看到,普遍存在接法單一,收效不好的情況。下面,我就自己接發球的一些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我記得和大家說過,我是啥技術都練,啥技術都不精,臺內球我可以挑,搓,撇,擰,彈,這些技術,搓用得最多,主要看對手強弱情況。
最近發現自己快搓有一定進步,我一般都是接正手位小三角的球。其中,有個球友(右手直拍)經常發勾手到我正手位小三角,雖然可以挑打,但因為來球右側旋較多,容易出界,而我一般接正手位短球挑打,都是針對些側旋少的球,一方面,不容易吃旋轉,一方面能較好地控制回球的落點。所以,最穩妥地接法是搓接,搓接正手位小三角球,難度不大,主要是腳步,一定要上步到位,所以步伐是左腳先向右前上一小步,接著右腳再插入臺下(很多球友為了方便,一般只上右腳,如果球的角度大,就很難上步到位,接球的穩定性就差了很多),根據來球,球越短,插入越深,才能保證身體離球更近些,提高回球的穩定性,切忌夠著搓球。
擺短,要在球的上升期擊球,小動作,快速觸球底部,借助球的反彈力,將球點(感覺這個字更形象些)過去,一般回球也短,對方不容易上手,可以有機會為自己爭取主動。擺這種球,也存在一定問題,就是來球側旋多時,容易出高球,上次世乒賽,看馬龍接樊振東的逆旋轉發球,大受啟發,我擺短,是手腕外撇,擺對方反手位,是逆著旋轉接球,而馬龍接樊振東的右側旋是順著旋轉接,擺到了樊振東的正手位,而且還是短球,我也試著用這種方法接了幾次,雖然沒怎么用多球練習,上臺效果還不錯,因為來球是右側下,所以,擺的時候拍頭稍高點,接觸球的右下部,回球很多時候到對方右側小三角,角度變化大,而且突然,有時出臺了,對方也只能拉加轉,早做準備,反手一彈,得分就容易了。那天用這種方法接了好幾個這種球,因為突然,能直接得分,后來對方有防備,也只是勉強拉加轉,我再補一板,也能得分。其實好長時間,我正手小三角球接的都不好,現在步伐調整上來了,再加上諸多手段,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還有就是接左手球友的順旋轉球(也是右側旋),雖然旋轉差不多,但因左手球員的站位,球的旋轉還是有變化,也可以這樣接到他的反手位小三角,這些臺內小球技術的不斷完善,讓自己處理短球更加得心應手,雖不能達到全臺無死角立體式進攻的水平,卻也能讓自己的球路,穩中求兇,接發球水平有一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