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很多球友都是擰,動作和重心相似,但旋轉的方向和弧線差別巨大,這就是摩擦球的點不同所造成的,那臺內擰摩擦分為哪些觸球點呢?
目前主流分為兩個摩擦點:
正面觸球擰:
優點:不容易吃對面發球的旋轉,擰起來更加無腦,不過對操作要求高,我們見過正面擰的基本都是業余高手以及專業選手比賽上基本都是正面觸球擰,有很強的旋轉和沖擊,容易出現進攻機會或者直接得分。
缺點:容易擰漏,吃球不充分直接下網,盯不住球打到拍邊飛掉,所以更適合受過專業訓練的運動員用。
側面擰:
這個是更推薦給大家的,也就是業余好上手,上臺率高的一種擰,主要是判斷好來球后通過摩擦球的側面來完成擰的動作。
優點:回球更容易觸碰摩擦到球,不容易失誤,容易上手,容易控制落點,旋轉也可以起手相持。
缺點:回球的旋轉和速度以及突然性相較于摩擦正面來說弱一些。
比賽中的應用
最后還有一些比較少比較怪的反手擰,比如樊振東偶爾的擰下旋,以及國家隊們的擰出側弧線球等等,不過一來技術風險高,二來殺傷力也沒有主流那么高,所以都是用來突然的變線偷襲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