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特點:球友橫板兩面弧圈打法,正反手都能進攻,反手連續性差,正手稍好,弧圈質量高。對方直板純快攻,不會拉弧圈,防守弧圈水平很高,減力,加力,運用自如,發球以急長為主。
實戰回放:球友發球以下旋為主,發對方反手位,對方進攻少,一般都是快搓,落點控制好,一般都不出臺或半出臺,球友很難借力拉出高質量弧圈球,對方經常借力一推,反而頻頻得分。
對方發球大多發球友反手長球,球友一般都能帶起,對方不但將球防回,而且有落點變化,一般是以回球友反手為主,因為球友一般只能相持一兩個回合,偶爾再變個正手大角度,讓球友疲于奔跑。
最后結果:球友輸多贏少,完全處于下風。
總結:偶爾輸球,可能是狀態,心理等非技術性原因,但總是輸,就是技術上還存在不足。最明顯,反手連續不好。球友的弧圈打法明顯跟不上對方的快攻節奏。當然,發搶,接發球搶攻穩定性也不是太好。對方經常是以逸待勞。
在為球友指導的同時,也讓我發現我自己反手連續進攻存在的問題,針對一般的對手,反手相持少,看不出什么,對待水平高些的,問題就出來了,人家反手防你幾板,偶爾加點變化,往往會貼不好球,下網,出界,失誤明顯就多了。
經常羨慕專業運動員反手一板重比一板的反手沖,撕,我們一用,穩定性還是很差的,往往會送分。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差距,我根據球友和我的情況,分析如下,首先還是反手基本功沒練好,平時,練基本功,注意力更多是放在正手,每次開球前,也都是打打正手,很少上來練練反手(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也就是無形中,正手練習的次數要明顯比反手多。基礎沒打好,球感也沒到那個層次,在實戰中,調整能力明顯不如正手。
其次,過于注重擊球質量,忽略了穩定性,有的球對方回球變化積極,這時,可以貼,或者擋,都可以,還過于追求質量,往往是送分給人家。有時候,穩定的上臺率也是很重要的。專業選手,可能一板過渡都是致命的,但我們業余是不一樣的,應該在追求穩定的基礎上,提高擊球質量。這樣更利于快速提高水平。
最后,注意動作的合理,這個多像馬龍學習,我從來不主張身邊學員模仿格林卡,奧恰,他們的反手得益于天生的臂展,也不主張他們學張繼科,他的乒乓球天賦太高,不是常人能及的,更多主張我身邊人學習馬龍,感覺馬龍的打法,練習路子更適合業余球友。純屬個人的一些淺見。規范好反手的動作,發力集中,控制手臂,不要揮動過大,那樣還原慢,連續性就不好了。
其實,反手存在的問題遠不僅這些,還需在以后的練習中不斷總結,希望能早日突破練球的瓶頸,球技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