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安發(fā)球,馬龍在中間偏正手的位置用反手擰拉的技術把球拉了起來,但回球弧線偏高,陳建安抓住機會,在沒有進行步法調節(jié)的情況下,通過改變重心,完成了一板精彩的“高壓式”反手快撕。
用重心改變身體位置
陳建安在判斷好馬龍擰拉的線路后,準備通過反手撕的技術完成攻防轉換,在馬龍出手后,陳建安已經(jīng)完成了引拍動作,馬龍擰拉的時候把球拉得非常薄,來球又短又高,而此時這時陳建安的重心已經(jīng)完全壓了下去,沒有時間再去調節(jié)重心和步法了,他為了主動完成擊球,加快回球速度,就采用了由重心來改變身體位置的調節(jié)方式。他通過左腿向前上方蹬起的動作,使整個身體向前上方移動,以適應較短且偏高的來球,然后再通過后續(xù)手上的調節(jié),就可以輕松應對馬龍擰拉的弧圈球了。陳建安這個動作非常主動,他完全可以等球落到之前調好的位置上,采用輕防的手法完成擊球,但他卻巧妙地運用了重心的調節(jié),采用了更有威脅的回球方式,這也體現(xiàn)了他兇狠的技術風格。
大臂協(xié)助調位,手腕果斷摩擦
僅靠重心的調位只能適應來球較高的弧線,并不能上足充分的位置進行反撕,所以陳建安在提高重心的同時,大臂向前微微架起,既起到了找位的作用,還幫助前臂手腕加固了出手動作的穩(wěn)定。這個動作很有難度,陳建安真正做到了“緊而不僵”,前臂和手腕才能靈活地協(xié)調發(fā)力。在大臂的幫助下,陳建安通過手腕果斷摩擦,完成了這板高壓式反撕,且出手時,他的板形壓得很平,直接摩擦球的頂部抑制來球旋轉。在高點接這種旋轉很強的弧圈球是非常有難度的,如果稍有猶豫,必然會吃來球的旋轉。除此之外,陳建安還選擇了一個非常巧妙的回球落點,他通過快速的高壓反撕,再結合落點變化,使馬龍措手不及,已無力扭轉被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