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1.救對手的每一個回球。你沒有五盤大戰,體能不應該是你考慮的。去追每一球,你將有更多處理被動球的練習機會,也會發現你比想象的要跑地更快,這也給對手更大的擊球壓力。
思維2.永遠想著讓你的對手多打下一拍。將球打回去,總還有機會。
思維3.在你的能力范圍內完成擊球。制勝分當然很爽,但如果技術不到位,戰術選擇不合理,一味地追求制勝分容易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內的擊球容易有更多的受迫性失誤。
正確的做法是:想辦法連續打出容易使對手失誤的球。如果你換位思考下,你就不難發現自己的擊球不僅不會給對手帶來威脅,反而會使得自己很被動。不要用你的高風險擊球去駁低得分率。
思維4.減少你的非受迫性失誤。失誤產生的原因主要有2個:1.在擊球選擇上的不明確,在擊球時不確定自己的回球效果(最基本的是路線和速度),或是在最后時刻改變擊球選擇。2.對手的來球迫使自己做出不擅長的擊球。
非受迫失誤無法避免,但可以盡量減少。
如何減少?1.要有明確自己的擊球意圖 2.執行下面思維5的戰術。
記住:業余比賽中絕大多數是的得分是因為其中一方選手犯錯,少部分得分來自制勝分。
思維5:在比賽中堅定地執行,攻擊對手的(相對)弱項。正反手,前后,左右的移動能力,網前截擊或高壓,對手總有相對薄弱的緩解。除非對手已經用事實證明能應對你的打壓戰術,在此之前只要出現機會就用自己的強項堅決地攻擊對手的薄弱緩解。
思維6:“想要發揮自己的全部潛能,就要放下頭腦的判斷,讓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每一次的擊球,并信任身體的自然反應”。
要警惕下面這種只關注和追求意識層面的成就感:
你用學到的正確的方式擊球,而且干得不錯,就會產生一種自我滿足感。因為你會覺得自己是控制者,能夠掌控局面。但如果你只是順其自然地發球,這似乎不能算是你的功勞,感覺就好像不是你在擊球。你大概會對自己的身體能力感到驕傲,也許甚至對結果感到驚訝,但無法將這歸功于自己,無法產生個人成就感,盡管也許會產生另一種類型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