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80年代,當網球雙手反拍抽球技術出現之時,許多人對此打法不認可,認為其在網壇不會有立足之地。而今雙手反拍抽球技術已經成為網球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術之一。
目前人們握拍方式大都以虎口為定位點。由于每個人手掌的形狀,大小等不同,每個人的虎口所能覆蓋的拍柄范圍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因此簡單地以虎口為定位點來確定握拍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個人因素。
當前,最新的研究表明:最合理,最科學的握拍方式的定位點應是以食指的指跟和小魚肌的底部為定位點,如圖1。今天我們就參照這種定位方法,以右手持拍手為例,為大家講解一下雙手反拍的三個種類。
一,東方式雙反握拍方法
以食指的指跟和小魚肌底部為定位點:左手的食指指跟和小魚肌底部成一直線握在拍柄的第7面上,右手食指指跟握在拍柄的第一平面上,小魚肌底部握在拍柄的第8平面上。
東方式雙反的特點是:擊球時球拍遠離身體,兩手臂伸直,兩臂與肩膀成三角形。擊球時多以平擊球為主,速度快,力量大,可打出致命的反手直線球,但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是男選手的首選雙手反拍的擊球方式。
平擊球揮拍擊球的路線是從后向前上方較平緩的揮擊,擊球拍面幾乎垂直地面,擊球的正后部,用同樣的力量擊球,這種擊球方法的球速最快,球的飛行路線最平直,而球落地后的前沖力量也較大。
不過準確性較差,尤其在快速奔跑中用平擊球的打法很難控制球的準確性,易造成球失誤或出界。
二,東方,大陸式雙反握拍方法
以食指的指跟和小魚肌底部為定位點:左手的食指指跟和小魚肌底部成一條直線握在拍柄的第7平面上,右手的食指指跟和小魚肌底部成一條直線握在拍柄的第2平面上。
東方,大陸式雙手反拍抽球技術特點是:擊球過程中左手的手臂伸直,右手的手臂彎曲,兩臂與肩膀成四邊形,球拍略靠近身體。
這種打法對于男女選手都很適用,可以回擊出多種變化的來球,是這3種雙手反拍中變化最多的擊球技術。
三,大陸,半西方式雙反握拍方法
以食指的指跟和小魚肌底部為定位點:左手的食指指跟和小魚肌底部成一直線握在拍柄的第6拍面上,右手食指指跟和小魚肌底部成一直線握在拍柄的第2拍面上。
大陸,半西方式雙手反拍抽球技術特點是:擊球過程中左右手臂都是彎曲的,兩臂與肩膀成五邊形,球拍緊靠身體。此項技術更適用于女選手,因為女選手重心低,利于運用上髖關節的力量。
這種雙手反拍以拉上旋球為主對球施加上旋,即可打出有角度的球或上旋高球。球拍自左后方向前上方揮擊,這時球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旋轉,故稱為上旋球。要想產生急劇的上旋,需加大向上提拉的幅度。
上旋球的最大優點是便于加力控制,尤其在快速跑動中,因為雙手反拍上旋球的飛行路線呈彩虹狀,過網后有急劇下降的特點,可以打出短的斜線球,把對方拉出場外回擊取得主動,同時也是破壞對方上網的有利武器。
三種雙手反拍握拍方式和擊球方式,右手大多是起一個持拍扶助作用,左手才是發力和控制球的主體。因此,在練習過程中球員要變換思考,把雙手反拍抽球想象成為左手的正拍抽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