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反手技術的一些細節問題,它們在擊球過程中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組是擊球前手腕調節的動作細節。在實戰中,使用手腕加力的時機和手腕動作對球的作用力都會直接影響回球的命中率和質量,尤其在當今乒壇,運動員不僅可以依靠手腕去控制球,還能憑借驚人的爆發力增加回球質量,達到直接得分的目的。
手腕爆發力要匹配適當站位
奧恰洛夫和馬龍的反手擰拉前的引手動作,擰拉的擊球點一般都是下降期,由于在臺內處理,所以動作幅度不能過大,這樣對手腕的要求就更高一些。運動員在擊球前手腕要充分內旋,同時前臂適當繃住力量,擊球瞬間通過肩肘的支撐,讓身體給手腕一個杠桿的力量,以制造出足夠的弧線。奧恰洛夫和馬龍的擰拉是有所區別的:前者手腕的爆發力明顯要好于后者,所以站位比較平,身體更多是起到支撐的作用,手腕和前臂的動作足以完成擊球并能拉出非常高的質量,與下一板銜接也更簡單;而馬龍則需要通過更多的支肘來借助身體的力量完成擊球,所以他的站位需出力才要更偏向左側,重心更集中,讓身體發能使動作更加協調。
內旋程度大有助于施展爆發力
松平健太的反手搶拉直線的技術,由于出臺球更容易使用大動作發力,所以空間看上去更大一些,手腕的回旋程度也就更大。松平健太這板球選擇了起點搶拉,由于對方的下旋球很難借力,所以難度不減反增。他引手的動作手腕已經充分打開,圖中松平健太又做了一個頂肩用身體找球的動作,這就利用杠桿原理幫助手腕讓出了更大空間,在隨后甩拉的過程中,他通過前臂的快速制動保證了充分摩擦,亮板動作也保證了足夠的擊球弧線,動作十分簡練,很具有爆發力。
前臂放松可以幫助手腕后引
張繼科的反手近臺反撕技術,在來球彈跳起點借力反撕上旋球,對力量的需求不是很大,關鍵在于對出手時間的把握,特別是手腕快速后引及與來球合上力是這板反撕的關鍵環節。張繼科在處理時前臂非常放松,保證了手腕靈活和快速的后引,他在擊球前身體及時繃緊,加強動作的緊湊性和穩定性,擊球瞬間用手腕帶動前臂快速外展,并及時制動,幫助手腕迅速摩擦來球,制造了足夠的弧線。這種球球速很快,能夠起到打亂對方銜接節奏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