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旋轉上旋是一項基本功,對初學者來說也是一道坎,它是陰陽轉換的關鍵點和分界線。
我個人認為,如果你用反膠,不會穩定的拉起下旋球,還稱不上是業余水平,還處于“入門級”或“初學者”。
拉好下旋球要分這么幾個階段。
首先你得知道拉球的動作。其實這個比較簡單,通過觀察和模仿就能比劃個八九不離十,重點是得經過大量的空揮拍練習,對著鏡子,把動作做對,把力量發順。其實(保守點說)有個三五天就能做到位。
它的難點有兩個:一是空間和時間的把握。二是板型和揮拍方向的調節。這兩點是軟技術,是你在電視里看不出來的,相對來說比較抽象。這個需要大量的實踐,在無數次的失誤中不斷的總結和調整。
很多人的問題就在于不根本不知道總結和調整,依然持之以恒的重復著錯誤的動作。
先說擊球時間,擊球時間和空間他倆是二位一體的。你引拍那一下要同時找好時間和空間,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空間的把握問題不大,難點在于時間。首先還是盯球,乒乓球落臺之后,必然會起來一段拋物線,這段拋物線任何一個點都可以去拉,但難度上有難易之分。通常在最高點前后出手是最容易的,成功率是最高的,難度系數最低的。其他時期出手,難度系數會呈二元方程式遞增。從數學角度來說,它的難度系數和擊球時間的關系,畫個圖就是個反的拋物線。所以說,關于擊球時間,盯球是關鍵,“到點了”再出手。而多數初學者盯不到這個點,不管它什么期,憑著感覺差不多迎球一拍,能不能上臺基本靠蒙。偶爾能拍上一板,很漂亮,緊接著就會失誤倆,還是賠本兒。
最難的是調節,下旋球可爆沖,可高吊,可加轉。一定要區分好,不是所有球都能爆沖的,很多時候從理論上講連沖球的線路都沒有,只能用加轉或高吊,如果硬沖,對手會很高興。這三種拉法就是拍型,揮拍方向和打磨比例的調節。這就需要你自己總結和思考了。
不管怎么樣,初練拉下旋,先別想著把球拉上臺,你越想上臺,這個球越容易下網,越做不出動作。心里要想著把球拉出界,這個有點難度,不那么容易。盡管下網和出界都是失誤,但層次上有分別,拉出界的人,能力更高一級。拉下網,不會打球的人都能辦到。當有一天,你不費勁,能輕松的將下旋球拉出界,說明你已經入門了,已經掌握了發力技巧。下一步就練調節,壓點板,收點勁,更容易辦到。
我見過不少人,使盡全身的力氣,依然下網,說明他始終不得要領。其實拉下旋根本就不費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