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乒乓球技術當中,有幾項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技術是眾多球友夢寐以求的“神技”,反拉就是其中一項,被列為高級技術的反拉弧圈球,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掌握。
全世界一流的的拳擊教練在圳練拳擊手之時,除了要求鍛煉身體,學習技巧,最重要的就是要幫拳擊手建互一套“挨打哲學”。所謂挨打哲學,就是要學會挨揍,一個耐得住對方拳頭的拳擊手,才有機會擊倒對方。
第一步:學會挨打
挨打哲學不僅適用在拳擊運動里,也適用在乒乓球運動上。在弧圈球剛剛流行的年代里,運動員見到弧圈球的第一反應就是防守,只有先防守住對方的弧圈球,才能夠在相持中尋找機會進攻對方。
對于正手防守弧圈球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擋,提前判斷出來球的落點與旋轉,在球的上升期,能將球拍放在來球的運行軌跡上,借助對方弧圈球的力量,讓球自行彈到對方的球臺上。在進行平擋防守時,首先要保證板型正確,在保證球拍的拍面與求球的線路基本呈垂直關系的情況下,根據對方的旋轉進行板型的微調;其次是要保持上肢的放松與穩定,如果上肢太過僵硬,就很難保證扳型的穩定,最終就會導致回球落點與弧線的不穩定,甚至是擊球失誤。
—旦前三板不能置對方于死地,使我們的路子越走越窄。經過摸索和磨練,中國隊較好地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技術,使攻防轉換的力度增加,提高了防守和相持的主動性。所以說,要想打到比較高的水平,較好地掌握這項技術就顯得非常重要。
第二步:加力快帶
90年代之前,乒乓球技術中,在防守正手位的弧圈球時,基本都是選擇平擋,借對方來球的旋轉把球擋過去,因而在比賽關鍵的時刻就很容易因緊張而造成失誤,即使不失誤,防過去的球也沒有威脅,很容易被對方連續進攻。接下來的十目持就顯得非常被動。乒乓與武術看似無關,但又有些神似,中國運動員在防守弧圈球時,就借鑒了太極拳以柔克剛,借力打力的指導思想,把歐洲人在中臺反拉弧圈球的技術運用到了近臺的防守上,在近臺防守弧圈球時潛力打力,加快了攻防轉換的節奏,利用速度壓迫對手,配臺落點的變化,從被動防守變為了主動防宅擺脫了被動按打的局面。
雖然快帶弧圈球借鑒了反拉技術的原理,但是最核心的內容卻是從平擋弧圈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在學習快帶弧圈球之前,平擋弧圈球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掌握正確的擊球點和擊球時機。在快帶時,上肢如同平擋弧圈球一般保持穩定和放松,除了保證上肢的穩定之外,最重要的是保持腰部穩定,利用腰,髖的小幅度轉動向前加力;擊球時腰部帶動大臂向左前轉動,前臂小幅度收縮,在借力的基礎上稍稍發力回球,板型比平擋略有下壓,同時根方的旋轉進行微調。快帶時,擊球點一定不能離身體過遠,以平擋弧圈球的動作為基礎,小幅度加力,保證穩定的上臺了率。
注意:快帶的動作很小,通常都是轉腰發力,但轉腰的幅度劃,很多球友都掌握不好,很容易就把身體歪到了一側,不利于身體的還原,所以在轉腰時一定要保證以脊柱為軸心進行轉動,萬萬不可左右晃動。
第三步:讓出空間
能夠熟練地掌握快帶技術,就說明正手的防守技術已經十分到家了,在近臺對弧圈球的處理已經基本稱得上是得心應手,但離掌握反拉這一技術,還有著較為明顯的距離。快帶弧圈球與拉弧圈球的差別,不僅僅是拄力程度的大小,關鍵在于對來球弧線,旋轉的判斷是否準確,近臺防守時,只要對落點判斷準確,步伐基本到位,那么做到在上升期擊球就不是難事;但是遇到中近臺甚至中臺之后,球的飛行距離變長,弧線的高低,長指以及彎曲程度都受到來球旋轉的極大影響,所以能夠在球速極快的情況下準確的找到合適的擊蚌點,是高水平運動員與業余球友之前的一道鴻溝。
為反拉弧圈球做好充分準備,在掌握了正手快帶之后就需要進行適當的退臺反帶。眾所周知,弧圈球的旋轉強度,在不同的時期是有著明顯差異的,上升期的旋轉明顯要比高點期弱上不少,所以在剛剛開始嘗試退臺的時候,通常都會對來球的旋轉強度不太適應,這時就可以進行簡單的平擋練習,對退到中臺之后所面對的弧線,旋轉進行初步的感受。有了之前的基礎,適應中臺的弧線與旋轉并不是什么難題,在練習過程中就可以循序漸進的增加擊球時的摩擦,借助列方來球的力量,在中臺將球反帶回去,練習時要盡量保證動作小而緊湊,以借力擊球上臺為主,對對方的弧圈球進行略帶進攻性質的防守。
第四步:發力反拉
俗話說水滴石穿,積沙成塔,經過了前三步的練習與準備,掌握反拉弧圈球技術就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前三步的練習是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那么對于最后一步來說,也需要有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因為業余選手的反應速通常沒有專業運動員那么快,所以在空中運行的時間較長的加轉弧圈球是最易反拉的練習項目,能夠較快完成練習,也有助于培養反拉的意識與信心,為完成反拉弧圈球邁出關鍵的一步。
發力反拉弧圈球,與在中臺的反帶區別并不大,本質上十分相似,所以在反拉時,要以中臺的反帶動作為基礎,增加腰腿的發力,主動發力摩擦來球,用自己的旋轉來客服對方的旋轉,并且增加回球質量。在整個擊球過程中,腿的主要作用是調整站位,輔助發力,所以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放松,避免肌肉的過度緊張;而腰的作用是穩定重心,完成發力,所以要時刻保持緊繃,保證身體的穩定與協調。在蹬地轉腰發力擊球的過程中,最關鍵的還是保持上肢的穩定,保證充分的持球時間,如果有能力,在擊球的瞬間手腕最好有一個快速的內收動作,但幅度不要過大,用于增加擊球時的摩擦與擊球質量,形成鞭打效應,同事輔助前臂對回球的弧線與落點完成更加精確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