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拉弧圈球技術是現代乒乓球比賽中對付弧圈球,有效完成攻防轉換,爭取主動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是當今高水平運動員必備技術之一。對這項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是中國乒乓球隊從九十年代中期打翻身仗到今天取得全面優勢的重要技術環節。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中國男隊滑入低谷的主要原因就是對付歐洲的弧圈球缺少有效的辦法。在觀念上,一見到弧圈球,第一反應就是防守,只能“架”,“擋”,“碰”,使我們難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一旦前三板不能置對方于死地,接下來的相持就顯得非常被動,使我們的路子越走越窄。經過摸索和磨練,中國隊較好地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技術,使攻防轉換的力度增加,提高了防守和相持的主動性。所以說,要想打到比較高的水平,較好地掌握這項技術就顯得非常重要。
反拉弧圈球的基本要領
在實際比賽中,反拉弧圈球最常見的是用來對付加轉或高吊弧圈球,因為這種弧圈球在空中運行的時間較長,使得反拉有時間上的可能。如果來球是速度非常快的前沖弧圈球,用反拉的可行性就值得推敲。業余運動員則難度更大。
在進行反拉時,要注意身體重心不能過低,盡可能站起來一些,引拍時,手要適當抬高,不要下沉,因為來球帶有強烈的上旋,如果手放得過低,就很難在合適的時間接觸到球,當來球在本方球臺彈起后的下降前期接觸球的后中右上部(以右手為例),因為適當接觸球的側面一點,可以避開來球的強旋區,減少反拉的難度,此時的板面當然要適當前傾,否則,就不可能擊球的正確部位,同時,手臂以向前發力為主,略帶向上,重心配合由后向前發力,擊球的瞬間手腕要有一個快速的內收動作,但內收幅度不要過大,以抵消來球給球板造成的強烈由下向上的反作用力,避免反拉出界。在整個動作過程中,要始終注意收緊腰部,并且與手臂協調用力,這樣,有助于控制擊球弧線,提高準確性。
反拉弧圈球的運用時機
一,發球后反拉
1.發對方反手位長球后,對方用反手回接,或側身沒有足夠時間和發力條件,或勉強用力拉回接時,準備正手的全臺反拉,因為此時對方很難拉出角度很大的球,單面全臺是來得及的.
2.發對方正手位長球后,對方上步不能在第一時間用拉回接時,準備正手位的反拉。因為這時對方拉斜線的概率較大,并且拉球一般帶有側上旋,球往外拐,容易拉出角度較大的斜線球。這時如果準備全臺反拉就有得不償失的感覺。
3.發對方左半臺半出臺球,在對方猶豫是把手伸上臺面,還是等在下面,最后采用拉球回接時,準備正手全臺反拉,因為這種來球一般弧線較高,運行距離較短,有足夠的時間調整位置,進行反拉.
4.發對方右半臺半出臺球,對方不是在第一時間用拉回接,準備正手位的反拉;
5.發對方中路半出臺球,準備兩邊上手,反拉的注意力可多集中在正手位,因為對方接發球拉這板球時,去正反手的可能性都是有的,如果準備全臺反拉,怕是來不及。
二,接發球后反拉
1.快搓對方反手位底線長球后,對方用側身或反手拉后,只要不是在第一時間,就可以準備全臺反拉;
2.快搓對方正手位底線長球后,準備正手位反拉;
3.挑對方反手位后,準備全臺反拉。這時注意要適當退后半步,騰出發力距離,因為接發球過去的是上旋球,對方容易拉出比較長的球;
4.挑對方正手位后,準備正手位反拉。此時,步法也可適當向斜后方移動,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和應變余地;
5.接發球用“晃”,“撇”后,準備全臺反拉。用這兩項技術后,下一板的反拉,身體稍向前移動。因為,“晃”和“撇”的球都帶有左側旋,球落對方臺面向外拐,角度比較大,如果對方沒有很充足的時間,是很難拉出比較長的球的。
三,相持中反拉
1.反手對攻中,突然變對方正手,并具有一定質量時,本方準備正手位的反拉;
2.反手對攻中,壓對方中路偏正手,對手讓位不是很及時用正手拉后,本方準備正手全臺反拉;
3.如果對方是兩面拉選手,給對方反手大角度,準備正手全臺反拉。由于回球的線路已經很短,對方再要拉兩條線大角度的可能性不會很大,給本方準備反拉提供了機會;
4.快帶,反拉對拉的組合運用
這是優秀運動員由防轉攻,進行主動相持常用的技術組合。先用正反手的快帶,使對方難以拔出手來發力拉,接著回一板質量較高的拉球占居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