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擊球的方向,是向前(乒乓球發力就是向上和向前兩個感覺,業余玩友更多的是向上發力,所以在這我就不說向上的事了),要以這樣的意識為基礎。理解“向前”再進入基本的訓練會讓我們少走不少的彎路。正,反手“打”或者叫攻球的基本功訓練,先要練的是手腕的固定,球板厚一點,這是上臺的關鍵(一般情況下先正手,后把正手的感覺轉移到反手上)。只有手腕固定才能使回球穩定,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練習的時候可以找個球友監督,在手腕動的時候提醒,這個階段不要發力攻球,上臺即可。不可心急,要打好基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練習,建議正,反手練習不少于二個月,隨著球齡越長,練習應該適當加長。畢竟改習慣要比從頭學難多了。
當手腕固定的攻球技術穩定后,訓練就要上一個層次了,就要求腰也隨著轉動,幅度由小漸大,不要急。要感覺力量是從蹬地轉腰中發出,關鍵是轉腰。轉腰是一種什么感覺呢?從文字中不容易說出來,更準確的說應該是轉髖,口語叫“調腚”,重心是從左腿到右腿(右手持拍),可以感覺得到屁股的方向發生了變化,而不是上身的體轉。要注意揮拍動作是在前面所練的基礎上,不要把發力和加速揮拍混為一談。還原也要同身體協調,要求及時到位。建議訓練同樣不少于兩個月。當感覺到身體協調,節奏有序,回球穩定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弧圈球的練習了。
弧圈球是一項以摩擦為制造弧線的技術,我在前面曾提到,球板要厚一點,要注意向前的發力,這時候仍然要注意這兩點。球板厚是增加摩擦,向前發力是增加撞擊力,當你做到了我所說的又摩擦又撞擊的時候,你就做到了“打摩”。在“打”的基礎上,再加大轉腰的幅度,比打更要注意摩擦,一個漂亮的弧線就生成了。有的朋友會說,你說的沒什么了不起的呀,我要說很多朋友的問題就出在這個步驟上了,不是道理不明白,而是節奏掌握的不好,球齡較長的朋友的不協調主要是揮拍和轉腰不協調,體現在手要比腰快的多,解決方法是降低手的速度,讓手和腰相對協調,協調之后再將揮拍速度和轉腰速度協調提高,弧圈球也就穩定而有威脅了。這也就是我說的“協調才暴力”。
注意,進入到弧圈球練習后仍要堅持攻球的練習,練習要反復在“拉”和“打”之間循環,這樣有助于區分“拉”和“打”的感覺。
在心態上,關鍵是前階段的練習和后階段練習的基礎,要循序漸時,耐得住寂莫,有毅力,最重要的也是球齡長的朋友不容易做到的就是要“輸得起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