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比賽,經常見到一種現象,雙方打的難解難分,一直打到決勝局9平,10平,誰能在多拿兩份,鎖定勝局,適中存在懸念。
在這種情況下,笑道最后的一方如果單從技術水平看,是得不出比對手高的結論的,比賽的勝負更多的是偶然性,還有心理,經驗的因素在起作用。
經常聽到乒乓球解說提到關鍵球的處理不能保守,要注重進攻,這是指優秀選手,對于業余來說不完全適合,業余乒乓球賽事,由于受能力的限制,多進攻多失誤的顯現比比皆是。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定要攻,不該攻則不勉強攻,打決勝局的關鍵球不論是專業還是業余,主要靠“猜”對方怎樣接球,由于這時雙方已經比較熟悉,“猜”準的可能性較大,這就有利于打有準備之戰。
比如說,2014年的國際乒聯職業巡回賽總決賽男單冠軍爭奪戰在水谷隼和奧恰洛夫之間展開,兩人實力相當,水谷隼最后險勝。
比賽除了決勝局開了比分外,前六局都打得非常焦著,幾乎每一個球都是關鍵,有一個球是水谷隼發短球到奧恰洛夫的中路偏正手,奧恰洛夫側身用反手擰斜線,球到水谷隼的反手大角度。水谷隼果斷側身用正手攻直線到奧恰洛夫的反手位結束了這一分的爭奪。
奧恰洛夫打乒乓球遇到關鍵球,應該如何處理?使出的是自己最有把握,最拿手的招數,對奧恰洛夫的這板擰,由于球是對方的反手位,多數回接是用反手。水谷隼用了正手側身一板絕殺,顯然是事先猜到了,而奧恰洛夫對水谷隼該用反手偏用正手的非習慣做法沒有思想準備,輸掉了寶貴的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