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喜歡玩長膠,是因為憑著它的怪,不用花很大力氣就可以打倒周圍的一大班人。這種怪,只要一出手,對方就怕怕,沒有多少回球或者控制幾板指路,就把對方打得暈頭轉向,膝下稱臣。
本來,長膠人有大量的時間可以用來發展和提高長膠的進攻技術,可完全的控制與變化的防守意識,反而讓長膠變成了他人的進攻陪練……
我想起了上世紀五十年代我用橫板打中近臺正反手全進攻,人們都說我這不是在打橫板,因為橫板的正統打法是削球,所以每天都是搓啊,削啊,搓啊,削啊……用橫板打全進攻是大逆不道也。而如今,又有幾位橫板手打削球?
贏球才是硬道理,才是所有打法的根本。而只有進攻,才能掌握贏球的主動,這是真正的臨門一腳。
本人認為,目前我們長膠打法最欠缺的,就在于長膠的進攻——長膠的直接進攻;
長膠的倒板進攻;正手的長反膠進攻;反手的長反膠進攻;五花八門的進攻,暈頭轉向的進攻…這是我們長反膠配合打法的精妙所在。
一說到長膠的進攻,一個字"難"啊。輿論說它"難"學,權威說它"難"打,什么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得不償失。我們許多人,自己試了幾板不好打,就把這個攻給"難"掉了。你練拱,練擋,可以幾千幾萬板地練,練得不知苦和累。本來,你練攻,也可以幾千幾萬板地練,但我們大多數人沒有這樣做,為什么?怕不成功。怕浪費時間自己練不了,得不償失。
長膠進攻的"難",在我們心中早已定了型。攻,理所當然地成了專業隊的專利,而我們這些業余胚子,不是攻的料。 在這"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我們自動放棄。偶爾的一板攻球,只不過是熟練防守中的點綴。
你看黃建疆,倪夏蓮,齊寶華,鄧亞萍,陳晴,周欣彤,哪一位真正的長膠高手沒有攻?他們使用長膠打法比我們用得更好只不過三利器:1搶攻;2,倒板(為了變化+搶攻);3,球速快,相持中多在球的上升早期出手(當然,還有其它基本功)。 而這三點,我們是完全可以而且應該做得到的。
朋友,大膽地去練"攻"這一基本功吧,手法只不過是反膠進攻手法板型加一點點調節變化。你若能幾千幾萬板地練下去,熟練了,必定三個月就見成果,一年見大效。在這里,告訴你一個不是秘密的秘密,長膠不怕旋轉,打下旋球特容易。既然長膠不怕旋轉,那么,打上旋弧圈的成功,還會遠嗎?那時候,你會體會到長膠的無敵,你的天下真正是你自己"打"下來的。
我希望,能有更多長膠打法朋友出現,使進攻長膠打法由量變到質變,成為百花叢中一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