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腰部的運動功能,有的朋友錯誤的將腰與髖等同了起來,說明在對身體結構部分的認識上還比較模糊,髖的運動是髖關節功能的反映,而腰則是軀干運動,是脊柱運動的結果,兩者是有區別的。
簡單的區分方法是你坐在凳子上,髖關節可以不動,而腰還可以隨意轉動。脊柱的運動是由相鄰椎骨微小運動幅度總合在一起的,雖然脊椎之間的活動幅度小,但總合起來后作為脊柱在整體上卻擁有了較大的活動范圍。
從功能上看,脊柱可以繞冠狀軸做屈伸運動,如腹背運動;可以繞矢狀軸做側屈運動,如體側運動;也可以繞垂直軸做旋轉運動和環轉運動,如體轉運動,腰繞環等。由于受椎骨結構的影響,脊柱各個部分的運動幅度是不同的。
當運動中需要做較大幅度動作的時候,比如拉弧圈,當腰部的運動不能滿足技術上的要求時,就會在動腰的同時尋求轉髖來加以補充。因此,乒乓球運動中骨盆的運動主要方式是在協同腰部的運動,這就便于我們進一步加深理解腰在技術動作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現實中,我們會發現,業余球手動作的幅度往往不夠,而動作幅度不夠所體現的技術特點即動作的表現就顯得不很“專業”,手法上的問題還是次要的,關鍵的地方還是在腰部的運動上。如果能將腰合理的與手法結合,動作即使還需要進一步改進,但從總體上看,就會使人感覺不一樣,腰部運動越趨合理,動作就會越顯得專業。
腰部的運動怎么樣才算得上合理?
主要是看腰部的運動是否能與手的運動,即上肢的運動保持運動方式上的一致,這是最重要的??梢栽谶\動中時刻提醒自己,手怎么去打球,腰就怎么樣去轉動,比如引拍向身體的后下方,腰也隨之向后下方轉動,擊球時手向前上方,腰的運動也向前上方,球拍內收,腰也內收,如果能做到這些,腰的運動也就算比較合理了,若掌握和熟練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有腰隨手動,或以腰帶手的感覺了。
腰部的運動是使用技術的需要,是技術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看到波爾的起腰動作,是與他使用加轉技術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如果波爾要采用王大力的腰部動作,恐怕十之八,九球會下網,說這番話,也就是告訴大家,腰的運動與使用技術有關,也與個人的技術特色有關。
腰在乒乓球擊球動作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關鍵是怎么樣合理的使用腰。由于腰,腿涉及到增大擊球力量,在提高球的威脅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自然也成為業余球手練習的重點。前兩天在輔導業余球手的時候,發現他們很重視腰部的運用,但由于方式和方法上不同程度的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僅腰部的作用沒有顯示出來,反倒還影響了技術的質量。分析起來,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對怎么樣合理的使用腰還缺乏整體上的把握,加上沒有經過一定的專業指導,全憑自己去模仿和摸索,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怎么樣才能用腰呢?
1,利用扭距是腰運動的基本原理。腰是軀干的一部分,隨引拍動作腰旋即向引拍方向后旋出現扭矩,引拍方向決定著腰扭轉的形式。比如引拍是向身體一側的后下方,那么,腰扭轉的形式也是向身體一側的后下方。如果引拍是向身體一側的后上方,那么,腰扭轉的形式也是向身體一側的后上方。
2,擊球的動作方向和方式決定腰的運動方向與方式。腰與手是協同關系,同側腰與手的運動方式和方向應保持一致。比如拉球,擊球時手臂向前,向上,向內,那么,腰的運動方式也要向前,向上,向內。同時,不管是手帶腰還是腰帶手,兩者之間也要注意在力度與幅度上基本上保持一致。
3,重視異側腰部的配合。引拍時,異側腰部適度放松,遂利于持拍手一側的腰部扭緊。擊球時,異側腰部要配合持拍手一側的腰部運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腰部的作用。具體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即一扭一擰。扭指持拍手一側的腰部運動,擰指異側腰部的運動。異側腰部在保持與持拍手一側腰部運動方式的同時,迅速擰緊。擰緊相當于整個動作的制動,以保證動作在結束后能立即還原。關于這一點,是極容易被忽略的。
4,注意手與腰的互補。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擊球位置不佳,側身大角度或動作的空間不夠,擊打旋轉很強,臺內球及下降期的來球等,有時是采用手帶腰,有時是腰帶手,因此難度較大,協調性要求高。
打球的過程中,腰的使用具有靈活性和客觀依存性,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從擊球的需要出發,只要我們理解了其中的基本原理,通過反復練習,就可以更好的發揮腰在擊球過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