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乒乓球比賽中,積極主動,搶先上手是總體的技術風格,以此為中心,則控制與反控制是能否主動和搶先上手的核心問題,在相對主動狀態下,怎樣更有效的控制,而達到先上手,先發力,在相對被動的狀態下,運用控制,使對方無法上手,而自己先上手;即使對方先上手,而無法發力,使其上手的質量受到控制,達到相持,再力爭轉入進入搶先發力。
隨著乒乓球技術的發展,在這一個不同時代,時期,對臺內小球的運用,都有不同的時代性的技術要求,以目前技術的要求和發展,使其在意識風格上體現了細,受,快,兇穩在技術運用上主要有快,擺,劈,切,挑,抹,撇,晃。
一,意識風格的表現
(一)主要表現在:1.判斷:快速正確的對旋轉,速度和判斷;2.通過某一項技術的運用如,擺,挑等,和對對方技術風格以及技術運用的情況的分析和判斷,去控制對方;3.通過上述二次判斷后,在運用某一項技術時,要在技術運用上要深化到以下幾個方面:
(1)板形:出手前的板形,出手時的板形,出手前的板形起到引誘迷惑對方的作用。
(2)動作運動時的軌跡,例如身體和肩臂的晃。
(3)弧線:好的弧線可以提高出球的命中率,但弧線過高球速慢,威力也相對減小。
(4)出手的時間變化,快能使對方防不勝防,慢則慢在對方意想不到打時間差。
(5)落點的變化和分布,例如連續擺對方正手小三角兩次,突然挑或劈對仿手底線長球。
(二)變:即是變化,包括技術上的變化,戰術上,時間上,動作上(動作運動時的軌跡)以及眼神上的視覺變化。
(三)快:則擊球的時間提早,判斷要快,步伐移動要快,出手要快,還原要快。
(四)兇穩:任何事物在運動和變化中,都是處于一種矛盾對立而又相互聯系的關系中求得發展和生存的,故在乒乓球運動中也不例外,在處理球時根據對方的技術風格特長或特短,根據時間的變化,比分的變化,心里的變化以及對手的不同而去處理兇和穩的關系。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求穩或求兇,因為乒乓球首先是一項心智上的對抗。
二,在技術上的手法有:快擺,劈,切,挑,抹,撇,晃
1.快擺:它最大的特點是出手快,突然性強,能有效限制對方的上手,為后面一板爭取主動創造機會。
技術要領是,在正確判斷出來球的旋轉,落點和速度后,快速移動到位,然后身體重心要隨之跟上,用身體先去對球,不可先伸手去對球。大臂平穩不動,起著支架的作用,小臂要保持放松且彎曲。利用小臂和肘彎曲后產生的反牽引的伸展去摩擦球。調整好拍形,在來球的上升期去擊球,觸球時動作要小,速度要快,利用手臂和手腕的力量,在觸球的瞬間突然的向下發力,摩擦球的中下部,因擺短主要是借力,故觸球后,動作要突然停住的感覺(注意:要體會球撞拍子,而不是拍子擊球),以減少球向前的平動力。技術要點:手臂不要過早的伸入臺內,這樣變化少,又不能體現合理的節奏感,難以突出快和突然性。
2.劈長:是為了配合擺短而運用的快搓底線的長球,其特點是速度快,突然性較強。
技術要領是:在正確判斷出來球的旋轉,落點和速度后,快速移動到位,身體變化隨之跟上,大臂要平穩,起差支架的作用,小臂保持放松且彎曲,利用小臂和和肘的彎曲后產生的反牽引的伸展去摩擦球。調整好拍形,在來球的上升期去擊球,觸球時的前臂發力為主(手腕要穩,才能體會和對來球的感覺)。向前向下去摩擦球的中下部,其要領是:(1)在劈長時,手法要盡可能的與快擺相似。(2)借球向上彈起的同時,向前,向下發力摩擦球,使之產生合力,而增加旋轉加快球速。(3)手臂不要過早伸入臺內。
3.切:主要是切近網中路短球,或側身位,反手小三角短球,將球“切”到對方擲手的底線加轉長球,配合擺短,而干擾對方,迫使對方拉高吊弧圈球后打相轉球。
技術要領:在正確判斷出來球的旋轉,落點和速度后,快速移動到位,身體變化隨之跟上,大臂要平穩,起差支架的作用,小臂保持放松且彎曲,利用小臂和和肘的彎曲后產生的反牽引的伸展去摩擦球。調整好拍形,在來球的上升期去擊球,觸球時的小臂和手腕發力,向左側向前向下去摩擦球的右后側下部。其要要領是:(1)肘關節要貼近身體,前臂位置放低,接球手腕要放松且要穩;(2)在劈長時,手法要盡可能的與快擺相似。;(3)手臂不要過早伸入臺內。
4.晃撇:一般運用在側身位,用正手搓出帶側旋動的斜線球到對方反手位,使球帶有左側下旋,落臺后向外拐,使對手不容易對準球,同時球外拐增加了對方側身的難度和距離,并常用來與側身挑直線,側身切,側身擺短相結合,可使對方不敢輕易側身。
技術要領是:在正確判斷出來球的旋轉,落點和速度后,快速側身左腳向左側是上前,右腳隨之。大臂保持相對平穩,前臂伸入臺面,肘關節離開身體。調整好拍形,在來球的上升期至高點期,手腕略外展,球拍從球的后中下部向左側下部摩擦,以前臂和手腕發力,用半推半搓的方法使球帶著左側下旋向對方反手位大角擊去,其要點是:(1)在觸球的瞬間,身體主要是肩臂要有一個虛晃動作用來迷惑對方。(2)手臂不要過早伸入臺內。(3)接觸球前手法和動作要與切,挑直線和擺正手短球動作相似。
5.抹:運用在手反接反手位臺內的短球,用后手半搓半推帶右側下旋到對方正手底線。球落臺向右外側拐,增加對方跑動范圍,使對方在跑動中,不易拉出高質量的球,然后爭取主動的相持。
技術要領:在對來球作出正確的判斷后,快速移動,身體重心要隨之跟上,手臂快速伸入臺內。調整發好板形,在來球的上升期或高點期,借球的上升彈力以小臂如手腕發力用半搓半推的方法,使球拍從球的后半下部向右側下部摩擦,使球帶差右側下旋向對方正手底線擊去。其要點是(1)不要輕易使用,多運用在對方想側身時或注意力放在自己反手位時,突然的使用,去干憂對方;(2)在觸球前手法和動作要象劈對方反手位或擺對方反手位小三角的動作和意圖,來迷惑對方;(3)在觸球的瞬間,身體和肩臂要有一個虛晃動作;(4)動作變化要快,要突然。
6.挑:挑接分為正手挑和反手挑,反手挑以前主要用于橫板,現在直板背面也應用了挑。挑是回來后內短球的一種比較主動積極的方法,運用得好,可以變被動為主動。而轉入進攻,一般地付來球短,落臺后向前平動的少,向上回跳較高的球時,用挑相對效果好些,而對孤線較低轉并向前滑落快,原地回跳少的球,用擺,撇,抹為好。
技術要領:正確判斷來球后,快速移位,手伸入臺內,同時據來球的方位不同,選擇不同的腳向前跨出。如果是正手位就上右腳,如果是反手位用反手挑,可視來球而選擇是否是上右腳還是左腳(左側小三角多上左腳)。如果是側身晃挑,則左腳向左側前跨一步,右腳隨之跟上。身體保持平衡,大臂保持相對穩定,在來球的上升期或高點期,以前臂和手腕發力撞擊來球為主,并在來球的瞬間,視情況的不同,適當的給球一點摩擦,以保證良好的孤線,而提高準確性(出手時正手手腕在來球的瞬間有微小的內收,反手外展去摩擦球)。如果在挑下旋球時,要使挑出的去的球帶有下旋,則手腕不摩擦,直接向前托推過去即可。要領是(1)挑時動作一定要快,要有突然性;(2)挑時要在動作上與擺,劈,切,撇的動作相似,來迷惑對方,增加對方判斷的難度。(3)挑時一要有與身體和肩臂的晃動相結合。(4)手臂不要過早的伸入分內,掌握好合理的來球節奏。
7.晃:這里指的晃是一種廣意的晃,即欺騙,圈套,它又可分為內在的和外在的,內在的是心里上的欺騙,外在的是指動作和手法上的。在運動時內心的晃時通過有形的動作和眼神表現出來的迷惑和欺騙對手的。心里的晃是無形的而動作是有形的,一定要作到心形合一,方具有強烈的迷惑感。例:晃撇,晃切,晃挑,晃擺,先以側身的快擺對方正手短手的動作去擊球,造成對方以為要擺其正手短,當其注意被吸引在擺正手短球時,在觸球的瞬間,把球晃撇到對方反手位底線,又如先作要以反手劈長到對方反手位的底線長球來迷惑對方,當對方準備側身時,在觸球的瞬間利用身體的晃動把球快抹到對方的正手位。
在高水平的對抗中,臺內球的處理是非常關鍵,對一局球,一場球的勝負起差決定性的作用,故在平時要多訓練,同時要提高手腕內外翻轉的靈活性,并對每一個動作,每一項技術,要重復很多次體會,練習,掌握熟練后,以求技術上的細化和臨場的應變能力,才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