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和一個人搏斗,第一原則是什么?——不要自殺。
第二原則是防守,第三才是想辦法,找機會,找破綻放倒對手。
但在
乒乓球的初學者中,11分制里面,一半以上的輸球是自殺,網球叫unforced error(非受迫性失誤)。
兵法云:“是故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再己,可勝在敵。”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你先保證自己活著,靠穩固的防守不被敵人擊垮,至于能不能擊敗敵人,要看對手給不給你機會,或者說看你能不能抓住機會。所以,無論如何,千萬不要主動自殺,從發接發開始,先重視防守。
張怡寧和丁寧是典型的防守大師,特別是這次的丁寧,受傷后她的戰術很簡單,進攻火力雖然全無,但她掙扎著讓自己活著,把球弄上臺再說,然后劉詩雯頻頻出問題,丁寧拿了冠軍。
當然,我不是說進攻不重要,進攻與防守是雄鷹的兩翼,只有兩翼平衡,才能飛得高,飛得遠。何一支翅膀發育不良都不行。但很多初學者是攻強守弱。這一點從技術提問的版塊就可以看出來,90%以上的問題都是關于如何進攻。到了實戰,無論什么球都想去拉,都去沖,然后以自殺而告終。
我覺得防守分兩個體系,前三板和相持。
前三板多數以臺內短球為主,一定要練好搓球和擺短,這里很大程度上是考驗你對旋轉的理解和觸球的手感,這是軟技術。你的板型壓一點亮一點,握板松一點緊一點都有說道,非一日而就。需要你多總結,多動腦。
到了相持階段,就練攻防轉換,我的觀點是,業余選手永遠不要練反拉,自殺的成分太大。對方發力沖你,你就老老實實穩穩當當去防,防他三板過后,對手也會蒙圈,他反而會自殺。原則是對方發力我借力,對方不發力我發力。但我發現反拉,反打的人太多,偶爾也能打出個好球,但綜合統計,這種做法仍是賠本的買賣。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打發球機打的很好,到了實戰就不行的原因。打發球機主要練進攻,而防守必須要和人練。防守有三個作用,一是保證自己活著;二是保證自己不挨打(或者說增大對手進攻的難度,也可以說引誘對手自殺);三是為自己進攻創造條件。這三條你用發球機都練不了,所以打發球機會少個翅膀,實戰中飛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