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優于技術,思想應當領先。乒乓球意識,是指運動員在乒乓球教學訓練和比賽中的一種具有明確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覺的心理活動。其最顯著特點是它的能動性。某項乒乓技術不會,可以學會;但乒乓意識不好,則很難改變。
1,盯球意識:盯球,是正確判斷的基礎。運動員每打完一板球后,都應隨球密切注視對方擊球的板形,磨擦(擊球瞬間的手腕擺動),弧線,出手。通常發下旋球時,板形平,斜,手腕擺動大,弧線高,出手慢。注意用排除法判斷上,下旋。
也就是說觸球的瞬間拍面后仰且有向下或側下的動作,就是下旋或側下旋;除此之外一概判為上旋“一族”——“非下則上”,因為上旋,側上旋和不旋的接球方式基本相同,它們都可以排除在下旋之外。下旋的強度判斷主要看擊球一瞬間的用力和拍面角度的大小,向下用力越大,拍面越后仰,下旋強度就越大,反之則小。
2,判斷意識:主要是判斷球的上,下旋,這是正確還擊來球的前提。
3,調節意識:對付不同的來球,應用不同的打法。無論采用反膠還是長膠,無論是挑,拉,帶還是推,搓,拱,最主要的是要根據來球的上,下旋,調節好手指,板形,力量,方向,以擊球的中部或中下部等正確部位。特別對擦網,擦邊等意外球要能調節接好。
4,移步意識:三分手法,七分步法,腳步移動是爭取主動,搶先進攻的有力保證,是實現積極主動意識強有力的武器和最有效的手段。步法大體上是由幾個部分組成的:首先是判斷對方來球,然后起動,重心交換,跑動,還原。
5,打摩意識:打乒乓球有兩個最基本的力,一個是撞擊球的力,簡稱為打;另一個是摩擦球之力,簡稱為摩。除近網大高球,可以用單純的打外,打其它的球,都必須是打與摩的結合。
6,銜接(轉換)意識:銜接(也叫結合,即“打組合拳”)貴在速度,重在轉換,具體有板形轉換(如左推右攻等),重心轉換,攻防轉換(如接搶,發搶,相持搶),拉拍結合,拉沖結合(即拉一板,沖一板,所沖的板要在來球的上升前期擊球并變向)等,要注意把前一板球與下一板的球融為一體,這個環節的穩定性越高,就越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防攻轉換中,對臺內球有機會時就挑打,沒機會就撇一下,或是擺一下,目的還是為了下一板搶拉球。
7,預判意識:根據對方接發球的習慣及弱點,作出預先判斷,以已之長克彼之短。
8,戰術意識:榮高棠,徐寅生等注意把握競技制勝規律,將“快,準,狠,變,轉”確立為近臺快攻的主流打法和發展方向。李曉東教練提出九字訣———先發動,先下手,搶時空。先發動,就是先發力,或者先變線,或者先控制;
先下手,就是我方要有主動的意識;通過先下手,先發動來搶時空(如擊球時間和揮拍路線,拍形,用力方法等),可上手也可不上手的時候我上手,可發力也可不發力的球我發力,可變線也可不變線的球我變線,而且擊球節奏始終要比對方稍快一步。
業余高手進階應建立一種全新的模式。它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1,正手的大范圍跑動進攻是主體技術,也是這種打法最基本的能力。
2,反手位是推擋和反面技術相結合,反面技術的使用率要高于推擋。因此,必須掌握反面技術。
3,必須掌握一至兩套以上的好發球。直板打法更是如此。只有在前三板上占優勢,才能和橫板相抗衡。總之,這種打法的技術風格是以前三板為中心,以正手進攻為主線,積極主動,先發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