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球友都聽說過莊則棟前輩的“大小臂手腕手指打球-小學中學大學水平”的說法,也有些水平不錯的球友對手腕手指發力有自己的認識和感悟,但究竟應該怎么做?手指發力在擊球動作中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我們知道,球拍觸球,是擊球動作結構中的關鍵點。引拍,揮拍迎球,這些技術動作所要達到的效果最終都是在球拍觸球一瞬間實現的。而作為實現者就是手腕和手指。只不過,拍觸球時,在運用進攻性技術(拉球,攻球等)和削球技術時,手腕及手指動作是將身體和手臂的發力協調充分地傳送到球拍,并將力作用于來球上。
手腕及手指雖然發力了,但這種發力是“畫龍點睛”之力,是手腕及手指實施控制(弧線,旋轉,線路,落點)之力。它的任務主要是保證球的成功回擊和提高質量,而不是擊球或摩擦所需要的力量。過度地依賴手腕手指,會破壞進攻技術和削球技術動作用力順序的協調性,破壞擊球的穩定性。
在運用搓球,側切,挑打等技術時,手腕及手指的發力比運用進攻技術和削球技術時要明顯一些。有時手腕及手指會成為發力的主要來源。也就是說,在對力量要求不高,但技術要求比較細膩的動作中,發力主要用手腕及手指。
區分上述兩種情況,對理解拍觸球時手腕及手指在不同技術運用中,是實施控制之力還是作為發力的主要來源會有所幫助。無論是控制之力還是作為發力的主要來源,手腕及手指的技術動作在拍觸球的一瞬間都有一個因肌肉發力而產生一種“手緊”的感覺。這種“手緊”只能出現在觸球的一瞬間,在此前和此后,手腕及手指應當是處在適度放松狀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