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體驗,自身感悟頗多,對于“用手打球”,“用身體打球”,“用腳打球”以及“用意念打球”的這些說法,我結合自身感受,整理了一下思路,說說我的理解:
1,“用手打球”,手是動力輸出,作用于球拍,用手打球練的是手感,沒有手感必然無法對球進行微調與控制,但力量的源泉來自于身體的傳輸,來自于雙腳。
2,“用身體打球”,說明了會使用重心轉換,通過腰胯的扭轉能夠將腳下的力量轉換到手上,使力量更大。
3,“用腳打球”,力量生于腳下,會用腳打球才是真正的實現了將力量由腳,腿,腰,臂,手的順暢傳輸,以及用腳精準取位,把腳扎穩,為手做出精準打擊提供充分的條件。
由腳到手的各個環節如果出現卡滯或脫節,表現的后果就是打完球肌肉疼痛以及有勁使不上,因此,讓各個環節順暢,協調才能打起球來游刃有余。只要方法得當,刻苦練習,普通人完全可以做得到此步。
4,“用意念打球”,用意念打球聽起來玄乎,說白了就是“憑感覺打球”,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空間感”非常好,球即使在自己的視野盲區也能精準判定其位置,從而做出精準打擊。
空間感每個人都有,但能否建立完整無缺就不是通過苦練能練出來的,如許昕的背后擊球,就是許昕的空間感非常好,不但好而且空間體系非常完整,普通人可以偶爾有一拍,但普通人無論怎樣練,也不能完整建立這個空間體系,打上也是蒙的,這就是天賦的區別。上面的123是基礎,用意念打球是最高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