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中遇到不出臺的下旋球,擺又擺不好,搶又搶不了只能中規中矩搓回去,然后被對方一板沖死,這種情況讓人很快就失去信心,失去爭取勝利的欲望和清晰的思路。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不拘一格,打破僵局,使用非常規技術來給對方制造壓力,給自己創造機會。
當對方發反手位不出合的短下旋球時,通常都選釋擺短或者回搓,但歸根結底都是要摩擦球的底部,那么改變一下摩擦方向,把接發球當成發球來處理。當來球落臺之后跳起,上升到最高點的時候,就是出手的時候,在最高點略微下降的時候,主動摩擦球的底部,利用摩擦和板型的變化,將球搓向直線。
如何摩擦
作為初學此技術的你,怎么掌握它的擊球要領? 請大家跟我一起想象。把球點比喻成太陽,球板的軌跡比喻成地球。地球是圍繞太陽進行圓周運動的,當然不用轉一圈,半圈就足以。板型的控制方面,有點像發右側旋轉發球的板型。完全接觸來球的右側,如果掌握熟練了,可以增加底部,向后上方摩擦,增加回球的旋轉,并且可以把下旋變成上旋。當對方回球出界時,你會沾沾自喜,他會莫名其妙。
控制力量
在力量的把握上記住兩個要點:如果來球速度快,給予你做動作的時間相對較少,需要借力用力,同時,在制造旋轉時,夠用就好,不要為了追求強烈的旋轉而直接失誤; 如果來球很緩慢,有足夠的時間調整,充分引手,直接摩擦球的底部,扎扎實實的對球進行包裹,相對力量充分被釋放,到底球有多么強的旋轉,看對方接球的效果便見分曉。
本技術可以提高你對球旋轉的深度理解,切勿當成主要技術進行練習,影響你正常的搓球技術。希望大家能達到常規與非常規搓球的自如切換,不同情況,不同處理,讓你打球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