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球友技術練起來什么都有,一到比賽總上不了手,是什么原因?主要是銜接技術差。
乒乓球是非周期性項目,運動員要將臺面的來球準確的進行回擊,就必須根據不同落點,不同旋轉,不同速度,不同力量和不同節奏的來球,合理的使用各種相應的技術。每次回擊都會有技術上的調整,不可能完全一致,就是相同的技術動作,也會在力量,時間或拍形的調節上有所區別,沒有一成不變的招式。這種調整和連接技術與技術之間的載體,就是我們所說的銜接技術。從某種意義上說,銜接技術是運動員技能與技巧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在技術的運用上起著支撐的重要作用,是運動員訓練水平的重要標志。
練習中反映出的技術狀態不是戰時的狀態,因此,要求訓練向實戰狀態轉化是重要的。轉變之一是減少單個技術的練習比重,增加結合技術的練習時間,加大技術練習上的難度,提高訓練中的對抗程度,縮小訓練與比賽之間的差距。
在結合技術的上,要從實戰出發,突出重點,解決正,反手兩邊技術的銜接問題,解決不同旋轉,不同節奏,不同速度,不同線路和落點之間的技術銜接問題。根據運動員的的打法特點和技術風格,抓好各自的銜接技術。要設計出針對不同運動員的個性訓練方案,在訓練中因人而宜,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
銜接技術的高低是運動員各種技術熟練程度的反映。我們不能要求一個初學者就具備很強的銜接水平。只有當運動員進入技術的熟練階段后,銜接能力才會逐步顯現出來,等到達技術的自動化階段時,銜接技術就會上升為一種實戰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這時,比賽不是在比技術,而是在比戰術,比能力,比智慧,銜接技術就會做為全部技術勢力的依托,在這樣的層面凸現出來。由此,銜接技術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對于銜接技術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選手,在比賽中總感到力不從心,就不令人奇怪了。唯一的選擇是繼續加緊練習,提高各種技術的熟練程度。尤其是要加強結合技術的練習比重,逐步減少定點定線等有規律的練習內容,增加無規律的球路訓練,提高練習的難度。
說深一點,任何技術的形成,都是身體練習的過程中,試圖與大腦皮層的運動中樞神經建立起一種聯系,開始形成的聯系是暫時的,但隨著技術訓練的程度加深,生理學把它稱作為刺激閾值,這種暫時性的聯系就得到了強化,也就是刺激閾值達到了一定的強度,神經系統就會形成相應的神經通道,學科上稱之為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形成后,今后只要出現類似的信號,神經通道就會自動打開,身體就會對信息作出自動的反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技術動作的自動化。
就象你剛認識一個人,開始你會記住他的名字,如果不經常接觸,過段時間也許你就忘了,但如果你們經常在一起,你不僅會永遠記得住他的名字,而且,只要別人提起他,或者你一想到他,還能說出他的性格特點和愛好,習慣。
無疑,要建立起銜接技術的條件反射,全靠你自己去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