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膠倒板打法的技術動作與其它類型的打法相似,但回球的旋轉性質卻完全相反,因此對于不熟悉該種打法的選手來說,碰到它時就如同誤入迷宮,感覺眼前云遮霧罩,看不到出路,對抗中相持不了幾個來回,就會頻頻失誤。要想擊敗它,首先要熟練掌握長膠的規律,努力判斷清旋轉變化,其次要通過與它相持,緊緊地將其“咬”住,最后再步步為營,各個擊破直至戰而勝之。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長膠由于顆粒較長,自身難以制造旋轉,因此回球時主要依靠借來球之力,通過給予球體以反作用力來產生有規律的旋轉變化,如磕擋弧圈球過網后變為下旋,搓球出手后實際為上旋等等。長膠打出來的球,要么運行慢,要么飄或沉,初次接觸者,擊球時找不準擊球位置,不容易發出力,技術水平很難正常發揮,相應地戰術上也往往顯得束手無策。同時,相對于其它打法而言,使用長膠的人多半不太怕旋轉變化,這一點在遇到削球打法的對手時體現得尤為明顯。
但正所謂有一利必有一弊,長膠也有著種種致命的弱點:害怕旋轉單一或沒有變化的來球,如球出臺后被對方連續搶拉,或被對方在中臺連續撩丶兜住,再如長膠對長膠時回球都是不轉球,誰的拍型調節略有差池,稍一發力就易出界失誤;攻球速度慢,制造弧線的能力差,也難以發出全力,缺乏連續性……
因此,對付長膠選手時先要把握好兩個原則:其一,思想上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相持中必須比對方更有耐心丶更穩丶更能磨,只要做到了這一點,你在看不見的心理抗衡中就已經占據了上風;其二,注意輕重力量的調節與運用,缺乏機會丶看不清旋轉或沒有合適位置的情況下,不要輕易發力,否則會適得其反。
發球,制敵于先
發球搶攻是對付直板長膠倒板打法最有效的戰術。一般以長膠為主者其反膠接發球的能力都比較弱,主動倒板上手的比較少,即使能像我這樣偶爾拉一兩個出臺球,使用率往往也不高,長膠側身攻丶反面橫打也只能是偶爾為之的輔助手段,主要還是用反手長膠的推接等方式來控制回球,這就為破解這種打法留下了第一個命門。
站在自己的側身位發旋轉差別大丶速度較快的轉與不轉長球至對方的反手底線,這是最佳選擇。因為此時長膠引拍的空間受限,難以擺短或控制落點(如推直線長球),也不便發力或調節輕重力量,想側身吧也不太來得及,即使勉強側身正手空當也會暴露過多,若是后退半步擊球,且不說是否倉促,也會因擊球距離拉長而失卻快攻的威力。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對方以長膠推接,這種回球通常比較“死”——要么偏高,要么偏長,多為出臺球,容易被搶攻。當我方發出的是下旋球時,長膠回球以稍帶上旋居多,但如果發上力了有時也顯得有點沉,比如對方正手用長膠“刮”一板丶打一板;當我方發出的是不轉球時,長膠的回球基本還是不轉,因為它需要依賴對方的旋轉來產生旋轉,當然此時球也有點晃,我方第三板回接時仍需“柔”一點。
一般來說,開始可以先發幾個加轉球,長膠見到轉的就會把板型放平些,我方再來幾個不轉球,總之出手必須要特別快,方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業余愛好者的發球很少那么純熟,出手速度偏慢者不在少數,若是發不到底線就易被直板長膠搶先上手。專業選手就不會讓對方輕易地在一個點上搶攻,而是有幾套發球,比如看你要側身了突然用個假動作發快速急球到你正手,總是在變化中控制對方限制其搶攻,直板長膠也比較懼怕這種帶有合法隱蔽動作的快速長球,因為其膠皮性質決定了回旋余地不大,只能被動地磕丶擋。旋轉方面,業余選手在要求保證出手速度的前提下旋轉較難發足,不妨適當側重于發不轉球。
如果我方完全不擅長發轉不轉球,或是直板長膠有意識地增加了倒板用反膠接發球(特別是搶攻)的比例,我方可考慮多發些側上丶側下旋球,配合急球。側旋球若能發出長短變化效果更好,但切記這里所說的“短球”并非指非常近網丶短到兩三跳甚至更多的短球。不僅僅在接發球中,在任何一個環節上,直板長膠選手都樂于同對方斗網前,因為長膠接這種短球有充分的時間,有適宜的位置,最易制造變化,能主動抹丶撇令回球晃悠不定,對于側旋短球也能擺短或借上旋轉。所以,所謂的側旋短球,應以剛好不出臺(或恰恰出臺)為宜,令對方無法搶拉也難以控制,長膠被迫搓接時就容易出現半高球。
當我方的發球為側上旋時,長膠回球多有點高,長的居多,或許帶些旋轉,但不會太轉,基本可以搶沖,作為一般下旋球來處理;當我方發球為側下旋時,回球即為側上旋,但打的時候如果位置不合適不要“發死力”,先以命中率為重,高水平的長膠選手不會讓人輕易上手的,像以前梁戈亮的回球都很晃很飄,對方幾乎沒有機會下手。
無論發什么球,自己都需對直板長膠下一板的回球事先心中有數,做好準備,以免浪費進攻機會,比如我方發不轉球,進攻時要想到多壓點板型,可以適當“發死力”;而發側旋球后對方回球弧線會有點低丶帶點晃,我方搶攻時就要帶點摩擦丶帶些晃動,力量要適中。
如果進攻能力不強,又不太熟悉長膠的性能,可以采用先突然發一快速長球,然后搓一板丶推或攻一板丶再搓一板……的戰術,因為此時對方的回球也是一下旋一上旋再接一下旋……循環往復,有規律性,籍此摸透長膠的脾性后,相持中的許多問題就可逐步迎刃而解了。
相持,穩中帶兇
但實戰中并非每一次發球搶攻都能一擊制勝,更多的時候還是要進入相持段,何況還有直板長膠的發球輪。正如第4期文中所言,長膠將下旋來球拱回,是其爭取主動的重要手段,對于我方而言,能否處理好這板來球,往往就成為決定相持形勢的關鍵。長膠拱回的是上旋球,作為反膠選手,當來球到我方反手位時,可用推丶彈擊回接,注意板型壓一點,自身多發點力,因為這種球的上旋比一般反膠推過來的球要強些,當拱到我方正手位時,發力搶拉恐怕有些難度,可采取多收前臂丶動作幅度小些帶回,考慮到此球運行的速度還有點快,我方擊球點應早些,找好位置,注意身前擊球,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不要太狠,以控制落點為主,通常多回至直板長膠的反手位,配合回中路,若要變其正手,必須加力,能到底線更好。
當多拍來回的局面已在所難免時,先逼住直板長膠的反手,注意充分摩擦球,把旋轉拉出來,先吊住再找機會沖,這樣他基本只能磕,而在近臺想磕不出臺又很難,也不敢輕易倒過來用反膠發力,長膠最怕的就是被對方拉住后擺脫不了。在直板長膠進攻力度不大時,我方的拉球弧線高些也無妨,他反而更難受,弧線拉低了之后我方的保險系數會降低。拉球落點上以盯住直板長膠的反手大角為主,如果拉到中路須提防其倒板用反膠側身攻。雙方僵持不下時,切忌太過手軟,長膠磕回的球,我方若以搓回接,很容易被其用長膠拱回,我方一“抬”,他接著就可以攻打了。假如長膠磕回短球,我方難以連續拉時,有能力者可上前劈長,這樣對方即使想進攻也發不出力。
早年我曾與一位直板單面拉交過手,他就是每分球連續拉七八板到我反手,看準再沖,我發不出力也只能磕到他反手位,他拉球弧線也比較高,開始我太過保守,打到第5局8:13落后,看這樣打下去肯定要輸,越不敢打他拉的弧線越高,我索性就豁出去,用反膠發力打他的弧圈球,最后才21:18拿下。
相持中我方處于下風時,如何應對長膠攻擊性強的回球也是令人感到棘手的難題。長膠正手“刮”過來的球總是有點飄或沉,我方可把拍型略為放平,在上升后期擊球,觸球的中下部,用半推半搓的方式回擊;當長膠發力搶攻比較轉的下旋球時,我方拍型更須調整得平一些,根據對方發力的大小,決定防守時往上“抬”的力量。防守長膠的發力搶攻,是一項難度很大的技術,即使是很多專業選手也會因來不及調整拍型而下網失誤,對付長膠發力搶攻的另一個方法就是退到中臺,把球加大力量“撩”起來,再伺機轉守為攻。
接發球,寧兇勿軟
直板長膠倒板打法的發球,主要還是依靠反膠來制造旋轉變化,單純用長膠出不了什么變化,過去5分一輪中長膠偶爾可以發一個,發出的側旋球稍微帶點晃丶感覺下沉,但也只能起到干擾作用,旋轉不強,即便是用帶海綿的長膠發下旋球通常也只能出一點點旋轉。從發球種類上看,由于用直板長膠倒板的選手比較少,所以每個人都不太一樣,沒有什么普遍性的套路。就我本人的經歷而言,早先膠皮沒有顏色限制,就跺腳發轉不轉長球,對方稍微反應不過來不是出高球就是直接吃,那時候發完轉不轉長球就可以準備側身搶攻,動作幅度較大,發力打得多,拉得少。有的人不太吃這種發球,時不時還能拉一下,我就改用反手發個加轉下旋球到其正手近網處,對方上來只能搓,又不太敢搓到正手,若撇到反手,我可用長膠拱,也可以用背面的反膠直接搶拉,因為這個回球比較“死”。后來有了顏色限制,轉不轉長球的威脅就下降了,于是改發不出臺側旋球為主,對手想拉但球不出臺,一搓就高,我再搶攻。而以前直板長膠倒板打法的中國香港名將齊寶華,則以發高拋球為主,這是因為她的反膠可以搶拉弧圈球,發高拋球對手不容易控制短球,回球一出臺齊寶華就可以用反膠上手,所以這種發球體系主要是為了配合她后面的搶攻,前提是她有相當強的主動進攻能力。
總體而言,接直板長膠選手的發球還是要兇一點。對正手近網短球,接發球能直接變到長膠正手最好,根據對方的上手能力,若對方拉球質量比較低,我方可以劈長,接防守丶快帶丶反拉,反之我方可擺短到其正手;來球太短時,發力挑可能失誤會比較多,撇接時注意狠點,弧線低點,并與隨后的防守緊密銜接,再配合其它變化。對側旋發球,我方應爭取先拉起來,或者挑,盡管失誤或許多點,但回過去的球質量高些,對方長膠不容易上手,控制回來的球就不是那么嚴密,如果自己比較軟,老是搓,就讓對方得到了用長膠進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