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搓球是一項比較基礎的乒乓球技術,它主要在對付下旋球時使用,是任何一種打法的技戰術體系中都會包含的重要環節。通過搓球,我們可以嚴密地控制對方的上手搶攻;可以對對方進行落點上的調動;可以制造有差別的旋轉來迷惑對方;甚至可以加強質量來直接得分。
在專業選手的比賽中,搓球往往只是作為一個技戰術體系的過渡環節,大多數選手都會在前三板采用搓球的方式來尋覓適當的搶攻機會,因此我們很少看到兩名專業運動員在比賽中出現對搓的情形。而在業余實戰中,搓球則是一項實用性很高的技術。尤其是在中老年齡層的對決中,兩名選手對搓數板的情況時有發生。很多球友由于搓球質量偏低,只要一和對手對搓,心里就會發虛,所以一般都比較抵觸這個環節。為了擺脫這種困境,他們往往在對方搓球時采用強行搶攻的方式。而一旦被對手摸到了規律,反而更容易被對方的搓球控制住。所以,在業余乒乓圈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光搓球好就能贏倒一片。”可見,搓球技術在業余比賽中的可觀價值。
首先,在搓球時要盡量抓住來球的上升期或最高點,根據來球的旋轉調整拍型。如果是不太轉的下旋球,觸球時可以摩擦球的中部偏下位置;而如果是比較強烈的下旋球,則要摩擦球的偏底部位置。
其次,在擊球的一剎那,我們要多體會手腕兒及其手指的發力感覺。如果想要把球搓得轉,就一定要加強手腕兒的動作。但是,多使用手腕兒并不意味著要我們去沒有限制地“甩”,而是大家在觸球后要多體會那種手腕兒“急停的感覺。這個急停動作有助于爆發力的瞬間釋放,能夠讓球拍與球產生充分的摩擦。
第三,大家擊球以及送球的動作應該是與手臂從彎曲到伸直的狀態同步進行的。也就是說,大家要在曲臂過程中完成擊球動作,而不要等手臂已經快伸直了再去觸球。如果我們直臂擊球,就不能將爆發力完全作用于球上,出去的球也會“不給力”。很多球友搓球質量不高,往往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大家要特別注意先動腳再出手。
對于初學者來說,搓球時可以由對方慢速喂球,主要體會在上升期摩擦發力的感覺。對于比較轉的球,要敢于摩擦,而不要去“托球”。較熟練后,兩個人。嘗試互相對搓。隨著手感的積累,可以逐漸加快速度,并壓低出球的弧線。
對于有一定搓球功力的球友來說,在實戰中就要慢慢觸類旁通。為了增加質量,我們可以選擇陜搓,陜擺或是劈長這樣的動作。如果對方發急下旋球,我們還可以利用“切”的技術。實際上這幾種技術與搓球的原理一樣。只是擊球部位,出手大小,擊球速率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