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擊球要輕松自如,富有節(jié)奏感
放松主要是為了更有效地移動步法和發(fā)力擊球。乒乓球擊球前的準備姿勢是:“兩膝微屈,前腳掌著地……”就是為了腿部既放松又具有彈性,使之能突然起動,以利發(fā)力擊球。特別是大臂丶小臂丶手腕一定要充分放松,這是產生爆發(fā)力的關鍵。握拍也一定要放松,達到松與緊的傳遞。
2,要用腰來引拍
腰的引拍還要與來球的速度節(jié)奏相一致,早了和晚了都不太好。不過這些雖然很重要,目前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使用腰來引拍的絕對速度的問題,早了和晚了可以調整(當然也要經過練習,找感覺),但是如果來球很快的話,往往腰就來不及引拍,很多人就會下意識的使用手臂來引拍,原來穩(wěn)定的動作定型就會變形。在實戰(zhàn)中出現(xiàn)的這種情況比較多,所以往往練習時準確性比較高,而比賽實戰(zhàn)時就大打折扣。有意識的訓練用腰引拍的絕對速度,可以做到在快速對抗中也能充分的用腰引拍打球,增加擊球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
3,上臂和小臂展開的角度要適當
在打小球時,由于球速較快,一般不提倡較大的拉手,認為把上臂和前臂的角度打開即可。而今天,只做到這樣是不夠的,要把肩關節(jié)適當打開,以增加拉球的動作幅度。一般上臂和小臂展開的角度要在110--150度左右。
4,手盡可能抬高
一般要求是球多高,拍子多高(指球拍的上沿),球拍適當抬高是為向前發(fā)力創(chuàng)造條件,使球產生較大的向前沖力。就是在拉打下旋球時,球拍也不能過低。低了會造成兩個弊端:一是造成抬球,二是造成包球過大,而影響擊球向前的速度。
5,摩擦球不宜過薄
旋轉能夠提高拉球的準確性,但會影響球向前的平動速度。在同一板擊球中,旋轉和速度是一個矛盾統(tǒng)一體。為防止摩擦過薄,擊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為主,板形豎直或前傾也不要過大,同時避免接觸球的側面太多。這樣會使摩擦厚一些。一般打丶磨的比例要各占一半為宜。特別是要拉出爆沖弧圈球,基本是是先打后磨。才能感到什么是爆的滋味。
6,腰部要收緊
腰部是完成上丶下肢動作傳遞的樞紐。合理的腰部動作會使動作協(xié)調,發(fā)力集中。在拉球的全過程中,腰部要繃住,在垂直軸上的轉動不宜過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為更好發(fā)揮腰部的功能,在拉球過程中要收腹丶含胸。
7,肘部做外側半圓形運動
抬肘和夾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錯誤。拉球時,肘部隨同手臂一起做外側的小弧形運動,有利于擊球中的發(fā)力,使力量更集中。
8,高重心
重心在保持平穩(wěn)運動的前提下盡可能抬起來,但絕對不能雙腳離地,跳起來擊球,這樣會造成不穩(wěn),成功率下降。
9,切忌完全的低重心
千萬不要蹲下去,造成坐的感覺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動力。
10,要做完擊球的動作
正手擊球的動作一定要做完,切忌半截子的動作,但也絕不能揮拍過頭,一般要將球拍揮到左眼前方30--40厘米左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