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個現象,身邊的球友10個人起碼有9個打球不盯球的,其中也包括個別高手。盯球和看球完全是兩碼事。
第一,接發球,盡管我的發球以欺騙為主,做出很夸張的下旋動作,但真正觸球那一下是上旋摩擦,然后隨勢繼續用下旋動作加以欺騙的鞏固。不管怎樣,出手的球是個上旋,而且球很慢,兩跳才出臺。像這種球如果你上步盯住球的話,完全可以通過商標看清它的旋轉與強弱。但我發現很多人都去搓,而且一搓再搓,搓的不宜樂乎。吃了幾次虧之后,改變手法推過來一板,然后我再用相同動作發個下旋球,又推下網了。如果會盯球的話,這種球不難接。
第二,在練球過程中,或許落點會有些偏差,但球速不快,角度也不大,都在可控范圍內,來得及調整,很多球友卻常常將球打到拍邊或者手上。休息的時候,我曾仔細觀察過他們的眼睛,后來發現,在球落臺彈起之后,他們的眼睛就不看球了,而是將目光移向對方球臺。當然,球不會拐彎,通過預判再憑感覺多數情況下是能打到球的。但這種憑感覺打球的方式遠不如盯著球的穩定性高。
第三,擦網球,這個人會不會盯球,擦網球最容易看出來。我承認擦網球比較難接,你要會盯球,多數情況下是能接回去的,只是質量不高,容易被對方拍死而已。而不會盯球的人是怎么接呢?球擦網了,但他仍然按原來預判的線路去接球,然后這個球慢悠悠的從腋下經過。會盯球的人,他的手會立刻縮回來,然后重心晃個踉蹌(不會盯球的沒有這個動作),能不能接到是另一回事。
盡管人的視野很開闊,但打球過程中要將眼神和精力集中在一個白點上,盯球是個技術活,看到了不等于你盯住了,盯住了球,會感覺球變慢了,上升期,高點期,下降期分辨的很清楚,有種蒼蠅眼的感覺(蒼蠅看世界全是慢動作)。
仔細觀察職業運動員,他們觸球的時候眼睛也在盯球(業余幾乎沒有),目的在于讓擊球變的簡單容易。為什呢?我之前說過,相對身體最佳的擊球點是與胸部齊高,身體的右前方。他們通過盯球,經常大劈叉,蹲馬步,調整重心,將球“擺”到這個最舒服的位置。
總之,看到球和盯住球是兩碼事,效果上有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