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不懂用力時,可以放松手臂,借力擋球。球觸拍后才以手腕發(fā)力將球撥走,這可以用來擋前沖弧圈,但擋加轉弧圈則要引拍發(fā)力,板形前傾搶到上升期擊球,但不推薦靠壓板形防過去,屬于治標不治本的應付之策。
1,基本站位,如守門員
腳是左前右后,如果平行腳,則反手更易發(fā)力,但不利撲打正手的急球,球拍放在正反手之間,便于兩個方向的啟動。
2,引拍原則,前臂水平,以球引拍
練習時,球拍放在正反手之間,隨著來球的節(jié)奏引拍。一個標準就是在來球跳起至最高點附近,完成觸球,用結果來往回調整動作。
3,揮拍原則,推直線往前上方
與直拍的加力推相比,橫拍反手推撥手肘向右(直拍加力推往前居多)離開身體,更易發(fā)力完成動作。
4,身體移動,保持前傾
以并步左右移動,重心盡量少起伏,讓球落在身體的中間,太往左的球不利控制。身體不要挺直,略微前傾,重心轉移的感覺其實很弱。
5,拍面固定,手腕震球
球速永遠要比人移動快,如只以前臂發(fā)力擊球,很多時趕不上上升期,為了趕上升晚期,可以手腕輔助發(fā)力。
但手腕動作不可太大,否則拍面難以固定,出球角度不受控制,由于手腕內引不多,用力時有如用手腕將球震走。
6,借力擋球
最初不懂用力時,可以放松手臂,借力擋球。球觸拍后才以手腕發(fā)力將球撥走,這可以用來擋前沖弧圈,但擋加轉弧圈則要引拍發(fā)力,板形前傾搶到上升期擊球,但不推薦靠壓板形防過去,屬于治標不治本的應付之策。
7,拉,撥同練
練反手拉球,有助你了解如何引拍發(fā)力。我覺得,反手推撥與拉球,可以理解為前者引拍大一些,摩擦多一些,后者動作小一些,向前撞擊多一些,但也是有摩擦的。
這樣來理解,雖然有失嚴謹,但有助于把反手拉球與推撥結合體會,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