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國家隊選手,下到業余愛好者,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提高球技。對于從小沒有接受系統乒乓球訓練的業余愛好者來說,進步這個事既觸手可及又虛無縹緲。業余愛好者普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只要對癥解決問題,就會立刻有明顯改善;但如果練習的方向出現偏差,那即使付出再多,也只會讓自己錯上加錯。
想讓自己的技術能力處于持續提升的狀態,以下幾點是要明確理解的:
1. 沒有最好的技術,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技術
很多乒乓球愛好者喜歡給技術起名字,比如“將軍拔劍”,“霸王擰”,這些形象的昵稱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業余愛好者內心對專業技術的向往與追求。高級技術的確有克敵制勝的效果,但它們真的適合業余愛好者學習和使用嗎?越高級的技術,越需要扎實的基本功與過人的身體素質作為支撐。專業選手在比賽中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個動作,都是背后數以萬計的練習作為基礎,并且是從小開始不斷積累,斧正。因此作為業余愛好者,要想穿過「業余」與「專業」的屏障,并不是要一味追求自己難以駕馭的高級技術,而是該從實際出發掌握最適合自己的技術。
2. 所有技術都要循序漸進的練習
幾乎所有的運動項目在「打基礎環節」都是最為重要的,乒乓球也不例外。隨著國際乒壇整體水平的提升,不斷有新型技術誕生。某些技術頂級選手在賽場上使用后,轉眼就會成為球迷競相效仿的對象。但很多人在效仿技術的過程中,忽略了循序漸進的原則。乒乓球這項運動既公平又不公平——不公平在于天賦高的人進步速度的確快于一般人;公平在于即使天賦再高的人,不通過反復的合理訓練也不可能贏球。因此在訓練過程中,一定要逐步的完成技術提升,由低到高的完善自己。
3. 不盲目追求所謂的“標準動作”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理,世上也沒有兩個人的技術動作是完全相同的。很多業余愛好者在學習乒乓球過程中,會去對專業選手的動作進行模仿,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模仿的重點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通過模仿去理解技術的原理。頂級選手在比賽過程中往往會打出“神球”,雖說“神球”的技術動作看似超乎常理,但其實都是以合理性作為基礎的,只不過運動員在當下打破了“動作”的外在桎梏。對于業余愛好者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可能技術動作上存在一些問題,但可以通過加強合理性來完善。專業球員一天的訓練時間和強度幾乎相當于業余選手一周的總量,因此有些動作問題專業球員有慢慢解決的資本和條件,但業余選手沒有。業余愛好者試圖矯正自己動作是沒有問題的,但一定要先了解技術的原理,這樣才能少走彎路并活學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