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弧圈
一說到這個問題,許多朋友一定會支出不少高招:磕,切,帶,削等,而在比賽中,當對方一起弧圈,就會心里一緊,手也會覺得有點發僵。于是只能是一次次地去減力擋了,有時甚至連減力都忘了,就把球拍往來球點一放,結果是不言而喻的。要知道,切一下或果斷的快帶與簡單的減力擋有著天淵之別。
2.拱和彈
許多打長膠的弟兄可能都已經掌握了這些技術。但在比賽中,往往患得患失,一怕下網,二怕出界,拱的時候球拍就不自覺地后仰,更不敢發足力。這就是許多朋友說的所謂“鏟下旋”吧。殊不知,你這么一鏟,換來的是什么?滿地找球?呵呵。至于反手彈打,就更不敢用了。膽子大點兒的敢彈,但有幾個在彈的時候敢于發足力并且敢隨心所欲地變線?
3.對方主動送到正手的長下旋
我想多數朋友如果不倒板拉的話,只是本能地去撩一板吧?為什么不敢去大膽地打呢?我曾對這個問題有過痛苦的反思,因為我的許多對手在送這板前就已經想好了戰術了,不外是加力推我或直接沖我。而我如果能忽而倒板拉一個落點較好的小上旋,忽而輕撩一下或忽而加力打一板突擊,他的戰術該如何去安排?
4.接發球
我想沒幾個打長膠的怕對方發短球。而比較怵的是對方能發一板質量很高的急下或急上。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如果信心不足,往往對接發的力量和落點就顧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接過去,不那么高就滿足了。這往往就會給對方一個很好的發搶的機會。
劉國梁不是有句名言嗎?“就是沒把握也不能讓你太舒服”試想,在接發球前就想好,哪怕失誤了也要把球回到你不舒服的地方。比如直線,反手小三角或底線的追身處。
遇到過一個兩面攻很均勻的對手,他就是發急下給我反手,你不兩邊都好嗎,我就無論如何都使勁往他的中路偏正手捅,效果自然是很理想的。因為對方想的當然是,“過來正手我就沖,過來反手我就快撥,打你的直線。”而對方如果是單面拉的高手,除了送直線外,就是回他的反手小三角,寧愿接失誤了也不讓他舒舒服服地暴我,因為那樣他的信心也就“暴”出來了,那還得了。
5.出了機會球給對手
我想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退臺。其實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凡是正貼的膠粒,離了臺就沒球打了,這是常識范圍內的東西。既然是個半高球甚至是高球,你退也是白搭。我從改打長膠以來就養成了這個習慣,遇到這種情況,就是不退。你不就是暴打嗎?打唄。擋不住是正常的,萬一讓我給擋住了,你能好受?當然,凡事沒那么絕對,如果你的確被對方打得退了臺,我的想法是,就在中(遠)臺防一板,然后盡可能快地回到近臺(打削球的除外)。
6.對方沖正手
大家也許都知道,長膠接這種球的要領是要吃足了,然后手臂往上帶一下,這樣接的成功率比較高,而且質量也比較高。但卻又有幾個人在比賽中能記得要向上抬一下呢?多數人就是把手伸過去擋,而這樣的接法既不合理也很難變被動為主動。實在不行,迎球向下砍一板也比被動的伸手擋一下強。
7.己方發搶
我有個朋友就有個很好的習慣,只要是他發球,在發前就想好了戰術,并且沒有特殊情況,絕對搶攻。這樣就給對方在接發球的時候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壓力。我想我們打長膠的也得有這種精神,輪到自己發球,就兩個,你再不主動更待何時?我發覺許多業余的球手在比賽中老是“發球搶搓”。
說了半天,核心大概就是:在比賽中一定不要患得患失,要敢于把平時練的技術盡可能地使出來。當然,地球人都知道,比賽時能發揮平時的70%就不錯了。但真能做到并不那么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