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業余愛好者用的比較多。板型略揚,發力向前向下,類似反膠的搓,對付一般上轉,以及弧圈球非常有效。削球打法的反手削,是大動作的磕。
拱,一般較難,類似反膠的彈和推擋。鄧亞萍說到的拱,當時做的動作是加手腕的力量,向前彈。
其實這個動作,在業余愛好者中,是非常難實現的。
長膠出球弧線較平直,磕,容易過網,回球低平,給對手制造困難。拱,鄧亞萍也說到了是進攻技術,要求拱到底線,要長。若按照她當時做的動作來擊球,相信會直接下網,過不了網而失誤。
大家可以自己試一下,會有自身的感受。
鄧亞萍是橫板打法,而業余愛好者大多見到的是直板長膠,倒板打法。
橫板的彈擊,反膠生膠常見,長膠彈,穩定性并不高。直板若反手做手腕晃動的彈,板型也不容易控制,出球不定往哪邊跑。
正常直板反手若用長膠拱,是應對來球下轉或不太轉的時候。板型固定,盡量不用手腕,從下往上發力,類似拳擊的勾拳,觸球的中下部,撞板后給球一個過網的弧線。越想拱的長,發力越要向上走,這樣才可以出球平直。
鄧亞萍的身高較矮,所以她做的那個動作,相對容易過網。原本她的打法是反手生膠,后來為了更怪,改的長膠,所以她做的那個彈擊動作,很類似生膠的彈擊。另外,專業運動員的自身力量較大,動作小而爆發力足,做這樣的小動作彈擊,比一般業余愛好者發力還要兇悍。業余愛好者自身力量不足是很正常的,這也是她做彈擊動作的主要原因,業余愛好者學起來會非常困難。
身高較高的業余愛好者,用長膠做鄧亞萍的那樣的動作,相信過網會非常困難。然后為了過網,為了彈,板型會盡量上揚,很容易打空打漏。若能體會發力時從下往上,可能對自己會有利很多。
另外當時她在運動員時期,她使用的長膠較硬,容易發上力進攻。據說后來廠家的模板丟失還是損壞,再也造不出那樣的長膠,當然也可能是傳說故事。
直板反手拱,過網是困難,只要過網,就是好球,若想拱底線長,必須向上發力較好。
橫板長膠,業余打法可以多借鑒削球打法的運動員。直板打法的,可以參照倪夏蓮,洪劍芳,陳晴,周欣彤。當然也可以自己打球過程中,根據自身打法方式而調整自己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