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應該先劃分一下打好乒乓球的標準。如果是能夠打到球,隨便跟朋友,跟球友打一打,那您大可不必繼續往下看;如果是想能夠有較專業的乒乓球競技水平,并且有能力去參加一些高水準的乒乓球賽事。
要想打好乒乓球,第一,先確定學好乒乓球的決心。因為乒乓球的成長之路是一條艱苦的道路,在這一路上會遇到前期學習動作,基本功重復訓練的枯燥無味,會遇到短時間內不能突破的技術瓶頸,還會遇到很多目前可能無法戰勝的對手,所以決心不夠的話很容易半途而廢。
第二,找到一個專業的教練,接受與時俱進的專業技術訓練。一個教練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他的眼界以及學員的可發展性。有些教練,沒有做到與時俱進,乒乓球的大小從38mm改到40mm,再改到40+以及新材料40+,有很多動作已經做出了調整,同時也出現了很多新的技術。比如在38mm的小球時代,最主流的技術是發球側身搶攻,因為在那個時候,發球的旋轉遠強于現在的40+乒乓球,發球對對手造成的威脅較大,從而可以制造很好的一板得分的機會。而在現在的40+乒乓球時代,一板制勝的機會已經大大減少,過分依賴側身的話會造成正手位空擋較大,從而很容易被對手的回球調動,使自己陷入被動。這些教練還在照搬幾十年前的老技術來教學,導致學員沒有及時的接受新的技術,使得學員打法落后,難以取得競技成績;
第三,在基本動作大致定型后,加強實戰訓練,磨煉心理素質。一定強調是基本動作大致定型,因為乒乓球的技術是3分手法,7分步伐。而在剛開始學習階段,腳步與手上動作的配合是比較難配合好的,可能會出現為了打到球而導致訓練的動作變形。所以一定要動作定型后再加強實戰。實戰是對自己所練動作的綜合運用,不僅要判斷對手的發球,還要揣測對手的下一步回球,從而找到自己得分的機會。不同的人,發球的旋轉不同,落點不同,回球線路不同,打法不同,所以要跟不同的人實戰。同時實戰還可以很好的磨煉一個人的心理素質,當水平達到一定層次后,很多時候的輸贏都要看運動員的臨場發揮,而強大的心理素質就是臨場發揮出色的最大保障。眾所周知的前國家隊隊員,王皓,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輸給韓國選手柳承敏,痛失金牌,就是在比賽中心理壓力過大,沒有敢拼敢打。而在其他許多大賽的決賽中,王皓也是沒有克服自己的心理壓力,與金牌失之交臂,所以可見心理素質對于一場比賽的重要性。
這三點只是個人概括出來的的一個大概框架,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需要做到的遠不止這些,希望廣大乒乓球愛好者可以持之以恒,用心練球,水平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