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拋發球在當今乒壇應該說并不少見,相反,很有生命力,很多業余高手也會在比賽中使用高拋發球,效果還相當不錯。
經常看比賽的球迷朋友想必都知道,巴西乒乓球選手雨果就擁有一手技驚四座的高拋發球,他的高拋發球技術迷惑性還是很強的,為他的搶攻提供了有力條件。早些年的福原愛也非常偏愛高拋發球,只不過瓷娃娃整體技術實力厚度不夠,在跟我們女乒對陣的時候輸多贏少。
高拋發球的發明者是吉林的乒乓球選手劉玉成,但是在國際大賽中首次使用高拋抖動式發球的卻是許紹發。遙想當年,在1973年第32屆世乒賽的比賽中,許紹發代表中國隊上場參賽,祭出這一殺手锏,一局比賽讓對手吃了10多個發球,最終2-0輕取對手。
高拋發球由于借助了重力勢能,具有旋轉強,速度快,時間差明顯的特點,再加上改良后的抖動式高拋發球極具迷惑性,因而當時剛流行的時候,僅僅依靠高拋發球就能輕易得分,后來國手們爭先恐后的模仿高拋發球。
如今高拋發球在比賽中確實沒有以前那么頻繁,但并不少見。但不得不說,現如今球體變大,再加上比賽中不允許遮擋發球,因而這種發球的威力降低了不少,但是這并不代表高拋發球已經過時,相反,現在很多運動員開始練習這種高拋發球,比如劉詩雯和樊振東在近期國際比賽中頻頻使用高拋發球,取消很好的效果。再比如國乒一哥馬龍也擁有一手好的高拋發球,早些年的馬琳等直拍前輩更是將高拋發球演繹的淋漓盡致。
高拋發球易學難精,但是真正掌握了這門技術,如能比賽中給對手在接發球環節制造足夠大的壓力,可以說這已經占得了先機。發球是唯一不受對方控制的技術,練好了會受益無窮,值得我們花心思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