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良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在乒乓球比賽中,發球就是開始。而現代的乒乓球比賽越來越強調前三板的質量。所以,好的發球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對于橫拍選手來說,很多人會采用瓦爾德內爾式發球法,從名字大家就可以看出來這種發球方法是由“乒乓常青樹”瑞典的瓦爾德內爾(Jan-Ove Waldner)發明的。老瓦借鑒了直拍選手發球時手腕用力的方法,發球時在左半臺正手側身位發出以低拋左側上,下旋為主的斜線短球。握拍時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卷起來放在乒乓球拍的背面,依靠大拇指和食指來夾住球拍的右肩部,這種握拍的方法很好地解決了橫板選手手腕不靈活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瓦爾德內爾式握法。采用這種握法后球拍擺動的角度可以達到接近150°。發球的旋轉變化大了,發球威脅就大,發球搶攻的機會也就多了起來。注意發球時要將身體側對著球臺,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在右側胸前擊球。盡可能將左手放在前面阻擋對手的視線,干擾對手的判斷,增加對手接發球的難度。
采用這種正手側身位發球的好處是,在發球時就已經準備好了兩套發球搶攻的方案,如果對手回的是直線球,那么就向前跨步撲正手位;如果對手回的是斜線球,那么就向后撤步側身搶功。正手側身位發球能充分地發揮正手前沖弧圈球的威力。成功的另一半靠的就是這種發球后的全臺搶攻。兩者要配合好才能打出好球。打球時就是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對手的痛苦之上",對手接發球越難受,我就越開心。呵呵......不過笑出聲來可不是瓦爾德內爾式風格,真正的瓦爾德內爾式風格應該是不管輸贏都保持冷酷的那種“我寧愿冷酷到底……”。
瓦爾德內爾式發球法的優勢非常突出,現在,絕大部分的橫板選手都采用了這種積極主動的發球方法,例如,國內的孔令輝,王勵勤,劉國正,歐洲的佩爾森,蓋亭,施拉格等。不過蓋亭是左手握拍的,所以他自然是在右半臺正手側身位發球。
現在很多業余選手也模仿明星們站在左半臺發球,可是發球時卻沒有運用側身位,發球后也沒有搶攻,所以威力就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