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的正手弧圈球的特點是動作小,旋轉強,還原快,連續性好。這一點對于業余球手是很有借鑒意義的。因為由于步法的原因,業余球手不太可能像王勵勤那樣大動作打球的。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波爾的技術,屬于“一見鐘情”。以前只能在雜志上看到,僅僅是圖片而已,缺少連貫性,學習起來也容易步入誤區。但現在有視頻和播放器的單幀播放功能來細細研究了,而且還有波爾細致講解的教學片。即使這樣,很多東西也是最近才體會到的。
首先一點,也許有很多專業人士說波爾的動作不合理,比如“夾臂”(從波爾扣殺高球可以多少看出來一些),沒有大動作的拉手等等。這兒并不爭論這些,僅僅討論“波爾的正手弧圈球”,不是其他人的。
一般來說正手弧圈球可以分為前沖弧圈,加轉弧圈和側旋弧圈的,此處分析的類似前沖弧圈。
當看到來球時波爾開始準備引拍,此時波爾的重心已經開始像左腳進行轉移了。由于這個動作還原于上一次的擊球動作,因此重心還相對比較高。
當來球進一步靠近時,波爾的重心繼續向左腳轉移,同時重心下壓。
這時來球已經開始在臺面上跳起,波爾的重心已經低至球臺,此時波爾身體像一個被壓縮的彈簧,積蓄了足夠的力量,開始準備擊球。
注意:從動作可以看出波爾在迎球引拍的過程中,腰部也是向左轉的,并且是以轉腰帶動引拍。
此時波爾開始左腳蹬地,身體向來球的方向迎去,這樣可以更好的救助來球之力,以完成致命一擊。波爾迎球時有個特點,就是手肘伴隨的身體向前移動而前頂,這個特點是最近仔細觀察才發現的,而且手肘的前頂動作先于手腕的打開動作。
在這個動作中,波爾手肘前頂的動作就更加明顯了。此時手腕開始逐漸打開了。身體此時已經跟著左腳蹬地轉腰的動作,向右移動,并且擊球點位于身體的左前方。我注意了一下,波爾的擊球時間好像比大部分人稍晚一些,很多都在下降前期。
觸球的瞬間快速收縮前臂,給球一個最大的加速度。身體此時基本正對臺面。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觸球前身體一直是保持放松和相對較慢速度的一個狀態,也基本不收前臂。而在觸球的瞬間要快速收縮前臂,肌肉也跟著收緊。收前臂的加速度基本上就決定了出球的旋轉。所以很多球友打球的旋轉不強,很大部分是因為提前收了前臂而導致觸球時加速度不夠,摩擦球的時間短造成的。
擊球后順勢揮拍。這時身體已經開始放松,因此波爾拉弧圈球時的身體節奏就是松緊松緊,這樣循環的。
從波爾的整個拉球動作來看,他的區別于他人的很大特點就是重心低,比大部分男選手都低,基本上腰部和臺持平,甚至低于臺面。這樣可以進行快速的移動。在對拉拉球時重心低是必要的,如果你以一個高重心來完成移動,最終還要是將重心降下來,這樣低重心的移動無疑會節省時間,但這往往對腿部力量的要求也高。
波爾的球弧線感很強,這源自于他拉球時對球的摩擦很充分,這需要很好的手感和手腕調節弧線的能力。真正要學會波爾的拉球就需要在實際中多多體會那種摩擦球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