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網上,看到一球友發出“求助:如何對付用光滑反膠(沒有一點粘性的反膠,老化反膠膠皮)的選手?”的帖。仔細地閱讀分析后,覺得這件事還蠻有意思的。這位球友所說的情況,在我們當地縣區或者在市里的老年球友中也時有發生。即,使用老化的反膠皮。也就是此種反膠幾乎沒有什么粘性,表面光滑,反膠老化程度極其嚴重。
起初,是因為有個別老年球手出于節約原因,反膠套膠打了N年還在使用,久而久之,造成反膠皮出現,表面老化,光滑,幾乎沒有一點粘性。后來,有個別有心人發現這種反膠皮,接發球是非常怪異的,既不像長膠也不像反膠的屬性。往往老化膠皮回球飄飄然然的;你發上下旋球都不會吃的;對于較轉的弧圈球防守回球是極其下沉的,往往第二板是下網或者出臺的;看著對方來球也不低好打,但是,自己一回球不是下網就是出界,搞得自己心煩意亂的,輸得非常慘的;尤其擅長處理臺內不長不短的來球,幾乎是百發百中。令不少較高水平的老少選手望而生畏,談虎色變。常常一盤球糊里糊涂地就輸掉了,有時還輸得是很慘的。就這樣個別老年選手如獲是寶。在當地被球友們稱為“怪球手”。但是,在我們當地也有些中老年人使用長膠,正膠,生膠,日本和韓國防弧圈膠皮等。結合所見所聞和實際情況,談談對“兩個把握”的認識,供大家參考。
一,把握“怪異反膠”手特性
我認為,其特性介于長膠皮與反膠皮之間,這回大家基本明白了吧?可以按著以下方法去處理“怪異反膠”手的。一是“怪異反膠”的彈性和粘性是很差的;二是若本人發下旋球,那么,對方(“怪異反膠”選手)來球應該是上旋球;三是若本人發上旋球,那么,對方來球應該是下旋球,通常非常下沉;四是老化膠皮是不吃下旋球的;五是老化反膠的發球,一般是不轉或弱下旋球為主。你拉得越轉(強上旋球),對方回來的球越下旋(下沉的)。所以你可大不必費那么勁去拉了。可以使用“波爾那種輕拉球”,使對方接不上力。五是這些老年使用這類膠皮,他們的得分手段,以反手位的推撥,彈擊,擋球等為主,也有個別有點基礎的選手,時不時,正手會給你來一板進攻的,一般威脅不是很大的。
二,把握好接發球第一板
一是對于發球或者回球的長短,應該走兩個極端。要么發球或者回球至端線附近,要么發球或者回球至小三角區。這樣可以破壞對方(“怪異反膠”選手)的接發球搶攻,為自己創造接發球搶攻的機會,可以提高上臺(得分)率;
以發強下旋球為主,對方回球是上旋球了。之后,自己準備運用正反手扣殺或正反手前沖弧圈球等技術手段,可以提高上臺(得分)率;
二是決不能發球或者回球不長不短的,正好在球臺中間位置。這樣,為“怪異反膠”選手的彈擊,推撥等搶攻創造了良好條件,那你就輸定了;
三是當自己的發球時,要么發強下旋,提高對方直接吃球下網的概率;要么發不轉球,使“怪異反膠”選手借不上力,無法進行有效地攻球,降低他的得分率;
四是以發上旋球為主,對方回球是下旋球了。然后,準備運用加轉弧圈球等技術,處理這種來球,可以提高上臺(得分)率;
五是發上旋球至端線,頂住對方,使對方無法有效地彈擊或者推撥等技術,從而,為自己尋找戰機獲勝;
六是發正反手位的大角奔球或者側上旋快球,破壞對方使用彈擊等技術,為自己贏得勝利奠定基礎;
七是針對“怪異反膠”選手來球,一般可以采取正反手推撥或者彈擊手段加以處理,且拍面可以亮著迎擊來球,接觸來球中部或者中下部為佳,可以提高上臺(得分)率。
球友們,假如你能夠做到“兩個把握”即把握“怪異反膠”手特性及把握好接發球第一板。我相信,應對“怪異反膠”選手的勝算率就會大大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