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發球不是一味的轉,就能夠讓對方吃發球的,而且要錯位不定點。發轉的下旋球其實就兩點:天賦,勤奮,聽起來是官話,其實就是這么回事兒。
為什么我們要發極強的下旋球?“讓對手吃呀,”或是讓他不敢起板我好上手啊。這些想法都是打球的朋友們普遍想到的,所以大家就拼命使勁,使勁甩手腕,再加上手臂的力量,再加上身體,腿的力量,目的就是發出球到對方臺子都跳不出去的旋轉。
但為什么很少有人能做到呢?甚至大部分人為了發轉,用力太多,造成無謂失誤,或著想發短的卻出臺了,讓對手上手了。所以說我們要換一種思路去發球,即輕松,又實用,效果還好。
思路就是發球怎么才會讓對手接的難受,或容易讓對手吃發球,那就是動作的隱蔽性,和迷惑性。就是加上假動作,讓對手看不清你發的有多轉,看不清是上旋還是下旋。
所以,讓對手吃發球的關鍵在于:讓他猜不準你發的是什么轉?有多轉?這比一味的加轉發強下旋管用的多。有了心理準備,管你發的再轉,他都好接。
訓練技巧:
首先我們在練習時一要練好落點,要長就是底線,要短就不能讓它出臺。
第二就是假動作要逼真,練習時開始要慢一些,不管發側旋還是正常的轉與不轉,發球的整個動作要自己能看清楚,琢磨一套上下旋幾乎一樣的動作,先不追求發多轉,先追求動作一致,然后慢慢加強速率。
這時身體重心就要幫忙了,有了這樣的快速,隱蔽的動作,加上落點的準確發球就初步定型了,然后再加強手腕,手指的摩擦球部位的準確及變化,再來加強旋轉的區別。
這樣在實戰中就不會隨便被人家搶攻了。在練習發長短球時,也要把開始的動作做得一樣,只是最后一剎那改變了擊球點,這樣會讓對手措手不及,這也是發球隱蔽性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