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以前總是認為,弧圈球技術打法的關鍵在于拉球動作的小臂加速跟重心轉移幾乎是同時發生的,拉高質量弧圈時,重心轉移,左腿吃力,也有煞車作用。弧圈球圈球技術打法的關鍵要素: 發力順序。
腿應該如何先發力?在轉腰的同時,小臂發力之前,身體重心的移轉,就必須先行完成。也就是說,右腳往左腳瞪去,腰轉了之后,左腳腳跟發力踩地的時間,比收縮小臂的動作還要來得早。當左腳發力踩地時,腿腰也就已經帶動身體往擊球方向前迎,之后才是小臂發力。這樣的腿腰發力方式,除了轉肩的動作,還會把“右肩”先往擊球方向迎去,右肩帶動著手臂往左前甩(此時小臂,手腕是放松的),小臂再跟著發力加速收縮,這樣所產生的爆發力是很驚人的。
技術關鍵:以前腳掌支撐,腳跟發力把身體往擊球方向帶動,擊球時,注重的是發力順序跟時機,腳跟踩到地的時間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腳的發力比腰手的發力早一些, 腿腰的爆發力量使的出來,小臂自然會被帶動收縮,也就是小臂的收縮是被動的。
要點
1.弧圈球技術關鍵著重在于發力順序以及身體的前迎以及兩腿的發力變化。
2.整個過程肩膀大臂放松。不需要緊繃, 更不能抬肘,大臂先用力就完了,失去甩臂的力道。
3.轉腰引拍時,重心先往右腳移轉時,左腳腳跟要離地, 右肩稍沉,放松大臂。
4.小臂在右肩前迎之前一定要放松,不可緊繃或提早發力,小臂發力收縮之前, 建議小臂微彎即可不用打直, 可增加擺速, 也利于放松大臂。
5.還不會用腰帶手拉球的人請先從正手攻球正手拉球等基本技術練起。
6. 想藉腿腰發力來提高弧圈球質量的前提是,你已經對拉球技術中球拍的"咬球"動作(小臂手腕手指發力) 已經很熟悉。
7.不管是前沖或者高吊, 腿腰的動作都相同,差別只在引拍高度跟發力方向還有摩擦球的部位不同 (這三點已經決定拍型 , 請不需要再去思考拍型)。
8.引拍記得一定要轉腰身體重心往右后移動, 右腳必須感覺吃力,切勿只靠手臂后拉來引拍。引拍姿勢一錯, 后面就別談什么腿腰發力了, 而且手臂后拉的引拍方式, 大臂肩膀都已經緊繃僵硬, 如何放松呢?
9.盡管腿腰發力,講求身體前迎,注意收拍位置仍球然要停留在眉心前方或者偏右,如果揮拍過左耳肯定是動了大臂。
關鍵要素總結
拉球的"拉" 字,強調的就是球碰球拍的時間要拉長,不是瞬間撞擊。拍子碰到球之后 要順著擊球方向順勢貼著球的中上部再往前迎送, 這才是拉球,腕部有調節作用,但不是拉球的主要力量來源。過分強調手腕反而忽略了身體的力量傳遞。
特別要再提醒,腕部是為了控制拍型跟微調來咬球跟包球,并非靠腕部發力來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