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余與專業,在半出臺球的處理上有著明顯的區別,最大的原因就是業余選手的判斷不清弧線長短,不敢上手,其實,拿手當尺子,就能輕松解決這一難題,從此再也不用擔心判斷不清了。
半出臺球為什么難判斷?
在比賽中,我們常常因為判斷的不正確,導致了諸多失誤,尤其在接發球,判斷正手位下旋球是否出臺時更加明顯,那么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它究竟在哪里?
以右手為例,通常基本準備站位在左半臺,對方發向你正手位的下旋球無論長短,都需要自己向右側移動,從左向右移動需要時間,但是球是不會給你時間的,如果對方發球質量很高,球落在球臺的弧線很低,而且下墜速度極快,等你移動到位的時候,球已經沒有高點,只能降低質量過渡,這是難度之一。
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狀態,無論水平高低,平時訓練與比賽場上截然不同,比的是心里的強大,技術的穩定,但往往因為比賽中過渡緊張,而忘記了技術要領,在處理來球時腦子一片空白,這個難度不是對手的強大,而是你能否戰勝恐懼,駕馭自己。
對球的不理解也是一個難度,何為對球的理解?就是通過對球的規律的一些撲捉進行總結,用規律去驗證實際的過程,大家往往說“打球要判斷”,但怎么判斷,通過什么方式判斷,其實很模糊,由于模糊的思維,導致了錯誤的判斷,猶豫的執行。
如何判斷是否出臺
我們一起做個試驗來驗證是否出臺,首先移動支正手短球位置,身體彈入臺內,握板呈正手搓球姿勢,注意:保持姿勢,待在臺內,不要接球,讓對方隨意發正手半臺的發球,長短不限,這時你會很明顯的發現,最高點跳過球拍的來球基本上是長球,而最高點不跳過球拍的肯定是短球,以上情況自己沒有任何主動的判斷動機,完全是依靠手的位置區分了球的長短,好比一個標尺一樣,現在,手依舊放在原處,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對方發出球的第一跳落點上,去觀察和總結吧,凡是對方第一跳離球臺端線越近,線路越長,第一跳在球臺中間的線路越短,介于中間與端線之間的,可定出臺,同時還要注意對方的的力度控制,雖然是發短球,但是力度過猛,也很容易出臺,打球是相對的,不可能旋轉與落點結合完美,抓住對方的瑕疵部分,你就是完美的判斷。
手在臺內當標尺,如果發現不出臺怎么辦?
以球板深入臺內為標尺的話最高點,不超過球拍的來球視為短球,那么,根據你對來球的預先判斷,與實際來球的情況,選擇挑打或回搓的處理方式,在進行回球是要注意,當旋轉很強時,不要勉強去進行挑打,接發球的目的主要是控制對方進攻,為自己上手創造機會,如果你的挑打技術還不是相當嫻熟的話,建議還是旋轉搓球,搓球的方式看似相對保守,但你可以通過弧線和落點的變化來控制對方的進攻,但你進行挑打時,不要用力過猛,挑打的主要特點是速度,只要有速度,對方很難打回高質量的擊球,如果你能通過觀察對方的占位加以一些晃動的討打,你的挑打威脅會更上一層樓。
如果出臺怎么辦?
以球板探入臺內為標尺,拉球最高點超過球拍的拉球視為長球,這種情況特別容易出現在比賽的關鍵時刻,比賽中,但是人都會緊張,這是所有人避免不了的,只是高水平球手自身的控制能力極強,能通過諸多當時擺脫緊張,在比分膠著時,原本發短球的意圖,由于神經緊張導致了手上力量失去控制,力量過大,球的第一跳落點偏離,球自然跳出了球臺,作為接發球的一方,原本也是準備短球來處理,位置和手臂已經探入到臺內,球突然發生改變,需要自己的腳步及時向后讓位,同時要不轉動,騰出引手的距離和發力的空間,搶拉出臺的來球,注意,腳步和腰部的動作在同時并瞬間完成,像處理這種情況時,就不能像事先有所準備來處理,在拉球時,有一種球一邊頂你,一邊出手的感覺,在線路的選擇上,還是以斜線為主,快速還原,準備下面的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