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逆旋轉發力靠手腕
逆旋轉發力并不靠手腕,手腕不要外展。不但不外展,而且在發力過程中還要內勾。手腕的作用力是固定,繃住勁(多多體會“繃”這這個字,這是個要點)。
誤區二,逆上,逆下靠調整板型
我們都看過張繼科的逆旋轉,你能準確的判斷他發的是逆上還是逆下?他的板型基本都是那個角度,但他卻能發出逆上和逆下。要領是靠重心。如果靠板型,太明顯了,對手一眼就識破。
第三,逆旋轉的發力靠重心
尤其是右腳(蹬地)和腰腹。拋球時左腳蹬地,抬起,此時重心壓在右腳。觸球時右腳蹬地,左腳順勢落地,給球逆旋的能量,這股能量來源于你身體的寸勁,絕不是手臂和手腕,你的腰部以上只負責一件事,繃住勁,將身體的寸勁傳到球拍上。(你的重心力量大還是手腕力量大?)
那么逆上和逆下是怎么發出來的呢?
要點四,通過重心控制旋轉
這種發球以逆旋為主,你的身體肯定主要是向右寸勁發力。觸球的同時,重心加個向下(同時向右),就是逆下旋,給球一個“鏟”的效應(這個效應很隱蔽),原理就是這么簡單。由于你的板是立著的,下旋的旋轉不是很強,讓對手推一板試試,就這點兒下旋足矣讓球下網。如果他去搓或擺,力量也得適當,稍一用力就會冒高。
側旋實際完全可以代替側上,要點仍在重心,主要橫向寸勁發力,淡化向下的力量,這種球搓一板試試,保證冒高或出界。
逆旋轉發球的威脅在于不太好判斷,很多人判斷發球都盯著對手的板型和摩擦方向,而我的板型和手臂手腕每次幾乎都一樣,區別在于重心“蹭”球的方向。很少有人去關注我的重心向哪個方向去“點”。所以大多數人接我的發球,常常是第一個球冒高,第二個球就下網,有時候第一個接好了第二個就接不好。
要點五,通過重心控制長短
如果想發短球,就橫向寸勁發力,薄而快的摩擦,這個球就不怎么往前走,很軟,很轉;想法長球和奔球,重心就向前點一下,給球一點擊打的力量。還是那句話,手臂手腕和胸部以上觸球時要繃住(大臂小臂要隨著重心的寸勁,同時也要有個小幅度的寸勁發力,手腕不動),形成一個整體。
要想掌握這個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的理解,大量的練習和無數次的失誤與送分,就看你能不能經受得起這種折磨。順便說一句,起初練的時候你八成連球都碰不到,拋起后,這個球會直接從頭頂掉在地上,而你的動作還沒有做出來,呵呵,別泄氣,這都是正常的過程,必經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