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臺正手位攻球
基本站位姿勢,原地步法和重心移動。重心移動的要領是:重心由右腳移向左腳,右腳內扣,左腳外旋,腰髖配合轉動。當重心由左腳移向右腳時,左腳內扣,右腳外旋,同樣地要配合腰髖轉動。
直板正手攻球:直板正手攻球的動作要領是:左腳稍前,右腳稍后,身體離臺約50厘米,手臂自然放松,保持一定彎度,不要小于90度大于120度,拍面稍前傾(約80度),隨著身體向右移動,手臂向身體右后側方引拍,在來球跳到高點期時,手臂迅速向左前上方揮動(肘部不要夾得太緊,手臂要呈半圓形揮動),擊球的中上部,同時身體重心由右腳移至左腳,擊完球后,迅速還原,準備下一板擊球。
2,近臺側身位攻球
直拍正手側身斜線攻球:左腳在前,右腳在后,身體保持側向位置,把身體讓開,手臂向前發力為主,直拍近臺正手側身斜線攻球一定要注意身體的側向位置和發力方向,拍面稍前傾,在來球高點期,擊球的中上部。
橫拍正手側身斜線攻球:橫拍近臺正手側身斜線攻球與直板基本相同,一定要注意站位與發力方向。

3,多球強化練習正手攻球
正手攻球的總體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速度快,常常借用對方來球的力量進行回擊。
乒乓球技術都是經過勤學苦練得來的,一個優秀的乒乓球選手,每天近臺攻球的練習量大約要5000板,多球練習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增加單位時間內練習的密度和強度,每分鐘可達30至45次,要注意逐步提高步法和手法的協調程度,體會發力擊球的感覺,供球者要逐漸提高攻球的難度和仿真程度
初學者在高點期攻球,擊球難度較小,可保證擊球的命中率,達到一定程度后,可練習在來球的上升期攻球,它比在高點期攻球難度要大,但速度更快,更主動。
4,中臺正手位攻球
直板正手攻球:站位離球臺約1米,左腳稍前,右腳稍后,手臂自然彎曲,拍面接近垂直,腰髖向右轉動,手臂引拍至身體的右后方,在來球得下降前期擊球的中部,以擊打為主,略帶向上摩擦,上臂帶動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揮動,腰髖向左轉動,重心由右腳移至左腳,擊完球后,迅速還原,準備下一板擊球,重心轉動要大,用力要明顯。
5,中臺正手側身位攻球
直板正手側身攻球:左腳在前,右腳在后,身體基本保持側向,手臂自然彎曲,拍面接近垂直,在來球下降前期擊球中部,以向前發力為主。(來球落點本方球臺中部稍后,上旋或不轉,逆斜線球)。
橫板正手側身中臺攻球:中臺正手攻球的總體特點是:離臺稍遠,動作較大,力量較重,以自己發力為主。
乒乓球動作技巧的形成大致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泛化階段,動作比較粗糙,伴有多余動作。第二個階段是分化階段,動作逐漸準確,且比較自如。第三個階段是自動化階段,已經形成了熟練的技巧。因此我們要熟記動作要領,刻苦練習,循序漸進,盡快地經過這三個階段,逐漸形成動力定型。
6,反手近臺攻球
特點與運用站位近,動作小,速度快,突擊性強。一般用來回擊落在左半臺的來球,與反手推擋,正手攻球結合,能加強攻勢,取得更多的主動權,但反手攻球因受身體妨礙,攻球力量不如正手大。要點:擊球過程中要注意收腹,轉髖轉腰。
以肘關節為軸心,前臂發力為主,手腕有一向前上方磨擦球的動作。保持適宜的擊球點尤為重要,離身體太遠或太近難于發力。
7,反手快點
反手快點速度快,線路活,具有突然性,是直,橫拍兩面攻打法的一項重要技術,多用于前三板。如發短球后和接近網短球以及相互擺短時,常用它來搶先上手,以爭取下一板的進攻機會,以左推右攻為主的運動員,如能熟練運用反手快點技術,可在前三板中獲得更多的主動權。
左方近網來球,以左腳向左前方上步;中間偏左來球,則以右腳向前上步。快點斜線時,球拍觸球中部偏左,由后向前,向右揮動;快點直線時,球拍觸球中部,由后向前,向左揮動。重心及時前移,上體貼近球臺,以利于在高點期擊球。
8,反手拉弧圈球
在傳統的直拍,橫拍對抗中,反手弧圈球幾乎成了橫拍選手的'專利',也是橫拍選手克敵至勝的法寶,特別對直拍選手,橫拍的反手弧圈最具威力。在'直拍反打'技法出現之前,傳統的直拍打不出反手弧圈球。下面介紹的打法,多少可改變直拍的這種被動局面。
9,反手高吊弧圈球
站位離臺稍遠,約60cm或稍遠些,右腳稍前,兩膝微屈,收腹含胸,身體略向左轉,上臂靠近身體,肘部略前突,右臂自然彎曲,前臂左引并下沉,將拍引至身體左腿膝關節附近,手腕下垂內收,待來球從臺面彈起至高點期,上臂帶動前臂向上并略向前用力揮拍,在來球的下降期,保持上節介紹的拍形的穩定,并手臂微外旋,使拍面略前傾摩擦球的中部略偏上位置,觸球瞬間,手腕迅速外展旋拍,同時雙腳蹬起,腰髖向右上方轉動協助用力,使擊出的球強烈上旋。
擊球后手臂順勢向前上方隨揮過頭部,并迅速還原成準備姿勢。初學者初期不要求拉得很好,畢竟這是個高難動作,但它可增強你的信心,并一下子使你站到了高嶺上,正所謂高屋建瓴。
10,前沖弧圈球
前沖弧圈球與高吊弧圈球相比,弧線低而長,球速更快,著臺后前沖力大并下滑,比高吊弧圈球更具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