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余如何打造自己的技術體系,又如何去培養自己的技術風格,這是個大話題。而且,每個人的喜好,條件不同,就不能一概而論,通行適用。
業余之實用技術一:擺短不如搓長
平日里,大家總是喜歡評論馬林的擺短如何之精妙,老瓦之控制如何出神入化,但這些對我們業余來說要想熟練掌握起來確是有著極其的難度,即使平時練的很好,你卻發現真正到比賽時候你能用到的卻不多。這里我們就要面對一個問題:擺短在業余比賽中到底實用不實用。
個人以為擺短是一種非常精致,對判斷和手感要求非常精細之高難技術,不經過曠日持久之磨礪是很難熟練掌握的。我們都知道,擺短是用來處理臺內下旋短球時的一種控制技術,(接發球時用的最多)而非直接得分之進攻技術。擺短的目的在于抑制對手的進攻,而為我們的進攻創造條件。
這就決定了,要想用好擺短技術的前提條件是:
(1)對方發球是較強烈之下旋,且不出臺。
(2)擺短后對方回擺或搓長以后必須要有后續的進攻手段,或挑打或搶沖。而根據我個人的經歷在大多數業余比賽中以發高質量不出臺之下旋短者,少之又少。反而以半出臺或長球為多。
即便有短球發的好,也多是不轉或上旋居多,這個時候完全可以挑打,為何還要選擇擺短?在這里我沒有任何貶低擺短在技術上的價值的意思,而是要看運用的時機是否合適。畢竟人家發了個不轉的低弧線短球你也要擺短出高質量是有相當難度的,弄不好冒高就會被一板擊斃。況且比賽時候大家手都硬,不如平時放松,即使你平時擺的很好,能保障比賽也運用自如嗎?
擺短說完了,現在說搓長
搓球技術比較好掌握,簡單易用,所以往往為大家所忽略。其實搓球是比賽中非常實用之技術。
對搓球的要求,我覺得首先是穩和低,其次才是轉和長。只要你能搓的低,即便是不轉對方都很難發力拉打的。另外學好擰搓和撇搓,在實戰中將會有很理想的殺傷力,尤其是“擰挫”到對方正手位的球往往可以直接得分。球帶外拐,節奏突變,對側身好的選手,“擰搓”運用的好,能極大的化解其技術上優勢。
業余實用技術之二:快速搶拉半出臺球
所謂半出臺有兩個含義:一種是球出臺了,但出臺不多,二跳剛出邊線。一種是球沒有出臺,但球二跳接近底線且偏高。這種球在業余比賽的發球中非常多見。業余的發球沒有經過專業的指導和訓練往往是想發短卻發不短,加之比賽的緊張情緒,往往是半出臺居多。搶拉半出臺用好了,會給對手的發球倫次造成很大的壓力。
搶拉半出臺球在技術的要求是:
1.判斷要準確。
2.動作要果斷,決定出手了就毫不憂郁。
3.引拍不能大拉手
4.摩擦必須充分。
業余之實用技術之三:前沖不如高吊
前沖相必大家都用的很多了,但不是我打擊大家的積極性,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業余中有多少人能真正高質量的前沖,至少在我們這個圈子里是這樣。只有一兩個個別的天生爆發力,協調性極好的人,機會好的時候能拉出與專業相比肩的前沖。大多數人包括那些號稱沖球暴力的人,和專業的弧圈比起來,那可以說根本就不叫前沖,充其量可以稱之為“暴打”或“暴拉”吧。但我卻見過,純業余高吊拉的好的極好的人,其高吊之轉度,其落點之刁鉆,可是說比之專業有過而無不及。高調拉的好的人并不需要天生的良好爆發力,需要的是出色的手感和擊球時機的準確把握。在實戰中,高吊的效果也往往比前沖好。
比賽時大家都緊張,誰也別笑話誰,胳膊腿都發硬,這樣的話高吊一般是很難防守的,一般都會直接得分或架出高球來,下一板被擊殺。而前沖往往被防回來,自己動作都來不及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