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乒乓球運動中唯一一個不受對手限制的技術環節,發球在比賽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專業還是業余選手,擁有一手好發球都十分吃香。如果擁有一套好的發球,即便不能直接得分,也能給自己創造出上佳的搶攻機會,同時還會給接發球一方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最常見的發球主要有轉不轉發球,而轉不轉發球的要義就在于通過旋轉度的不同給對手帶來判斷壓力,轉不轉發球的前提是能夠先把球發轉,然后再進行轉不轉的結合。而想要把球發轉,需要相當的發球技巧。
首先板型和擊球部位很重要,對于發球來說擊球時球拍接觸球穩定位置十分重要,一般來說接發球方判斷發球旋轉方向以及強度也是通過觀察對手發球時摩擦球的部位來斷定。一般來說,想要把球發轉需要板型偏平去摩擦球的下部或者中下部,因為板型太立會導致撞擊的力量過大,從而會降低摩擦的感覺。另一方面發球時無論是摩擦球的側面或者正面,都需要從下部或者中下部來摩擦,因為這樣可以保證摩擦的行程長度。
其次發球時瞬間發力的感覺也十分關鍵,發球轉不轉與否與選手觸球瞬間的爆發力有很大關系,不是絕對力量打就能夠發出很轉的球。以女乒主力朱雨玲為例,丁寧主管教練陳彬,金牌教練李隼等人都曾經在解說中夸贊過朱雨玲的發球。據悉,朱雨玲發球在瞬間發力的感覺非常好,盡管朱雨玲的絕對力量并不大,但是朱雨玲摩擦球時爆發力相當集中,因此發出來的球旋轉非常強烈。
再次發球的旋轉度和選手的全身協調發力有很大關系,不僅要手腕,手臂發力,同時還要借助轉腰,重心下壓的力量。例如大滿貫得主丁寧的下蹲砍式發球之所以旋轉強烈,質量極高,與丁寧揮拍發球時借助了身體下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