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手感是基礎。大家常說:“十個長膠十種打法”,這個不同就是因為每個人的手感不同。也就是很多球友說的反復練習,不能太局限某一方面的問題。手感絕非短時間內形成,只能通過實踐,實踐,再實踐,反復地長時間地體會,不能怕輸球。我剛學長膠時,就是不停找球友練球去找屬于自己的手感。就像初學游泳不會游時,頭怎么也抬不起來,突然某一天,頭能抬起來了,各種動作也就多了起來。
其次,武器是保證。長膠型號的選擇,底板的配置,長膠與海棉的關系,需要在這些方面下些功夫。我仍堅持我的觀點,由于長膠與其他膠皮的性能優缺點有點像數學中的倒數,因而必須是輕型,柔軟,木質與剛性。輕型的目的是便于倒板;柔軟的目的是便于控球;木質與剛性是為了兼顧球拍的反面。
再次,倒板是靈魂。為什么有的長膠選手上升空間不大?那就是太過度依賴長膠了。只有將兩面不同性能的膠皮的反差打出來,才能使對手不適應。很多朋友經常說:你要是全部打長膠我就不怕你。這一點正是長膠的弱點:速度慢,隨著手上動作的變化較有規律性,一當被人適應就要陷于被動。
最后,進攻是關鍵。長膠的最大殺傷力還是在于進攻。有好多朋友打長膠多年,但手法上老限于擋,拱,切,我凡遇到這類選手,就知道贏定了。打長膠的選手只有搶攻才有出路,鄧亞萍,陳子荷,齊寶華等早已做出了榜樣。長膠不僅能自己進攻,而且能創造機會倒板用反膠進攻,由于長膠進攻打過去的球非常下沉,因而極具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