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正手短下旋,擰拉有難度,挑打有風險,怎么辦?翻挑。
為什么要翻挑?高水平運動員在臺內控制是,雙反都想搶先上手,以達到占據搶先發力的先機,生膠在臺內的翻轉技術,是從搓擺的控制中搶先上手的一個強勢的手段。
唐鵬在正手位用反手接發球看似很冒險,但這種方式更容易調整板型,可以保證回球的穩定性和威脅性。并且出乎發球方的意料,破壞發球強攻的戰術意圖,主動打亂對方的比賽節奏,更容易在擊球變化中占據主動,發揮生膠在相持中的扣殺和彈擊的優勢技能。
生膠彈擊時,不是很吃旋轉,這是由于生膠本身的膠皮特性所決定的,當生膠彈擊下旋時,顆粒的形變不大,稀疏的顆粒吸收了來球的大部分能量,所以在臺內雙方短球的相互控制時,只要對方搓擺冒了頭,生膠都能在臺內使用翻轉的技術,而且速度極快,極具攻擊性。
為什么要去正手位翻挑?
正手位短球要接上臺,不難,要接觸質量,很難。它的難點主要體現在一下三個方面:
一,是二跳弧線低,速度快,要求接發球方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判斷及找準擊球時機,二,是步伐移動需快速,移動時,以小碎步為主,要求身體重心迅速靠前,持拍手探至臺內。三,是肘關節“受限”,尤其是橫握拍的選手,如果搶先上手,用反手接發球的穩定性要比用正手的高。反手挑打發力時,肘關節的支點作用消失,動作擺動的力量更多來源于手腕,接發球的質量與穩定性也隨之大打折扣。
翻挑的技術是擊球的穩定性和威脅性兼顧的選擇。唐鵬在正手位主動利用反手生膠翻挑,更大化的應用生膠出球快的特點,以突然性。爆發力,彈擊來球,打亂發球方的節奏,甚至能一擊致命。
臺內技術大對比:
(1)反膠翻挑VS正膠翻挑
和馬龍的翻挑相比,唐鵬在翻挑時,腳下的步伐多走了一步,馬龍在翻挑時左腳先上以墊步作為定位,緊接右腳跨步,完成擊球和撤步的動作。
生膠的特點是球與膠面的接觸時間短,球一觸碰到到球拍就會迅速的彈開,不能摩擦出像反膠那樣強烈的旋轉。因此,分析生膠的拉,準確的來說只是揮拍從下到上的將球“掛”起來的動作。生膠處理正手位的短球要像反膠一樣擰拉出強烈的旋轉是不現實的。正手位短球的二跳弧線低,速度快,球拍根本就沒有空間去做從下到上的將球“掛”起來的動作。揮拍動作不足,那么摩擦也就無從談起。
(2)生膠翻挑VS生膠擰拉
生膠最大的特點在于出球極快,如果在臺內控制的環節一味研究擰拉,難度有些大。
生膠的翻挑技術強調主動發力和快速擊球,要求擊透球的中心,通過主動改變來球的旋轉,從而達到打亂對方節奏的目的,生膠擰拉,更多是一種主動上手的手段,它難以做到一板擰拉能的置對方與死地,擰拉后的銜接才是得分的重點,但生膠的臺內翻挑能主動上手的同時還能一擊致命。它的威脅比生膠擰拉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