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賽當中擰拉一定要判斷好球的旋轉和落點,來具體運用什么樣的擰拉技術。那么擰拉技術分為正擰,側擰,貼擰,快擰和發力擰,根據球的質量,運用不同的擰拉技術。
先來說一下正擰。正擰一般是運用在發球質量一般,對這個球的判斷找點比較精準的情況下運用正擰。那么正擰它主要是具備突然性強,速度力量比較均衡。那么正擰,它板型的位置一般是要平行一點,然后擰拉的時候以肘關節為支撐肘引板,用力方向是前臂帶動手腕,向前向右的力要多一點,然后觸球的位置是在球的正面多一點,然后把這個球擰出去。一般搶要搶高點期,那么我來給大家做一下示范,示范的時候是用我們的狂鋒反手專用澀性套膠。
再來說一下側擰。側擰一般是運用在下旋力比較強,然后對這個球判斷得不夠準確,這個時候用側擰。那么側擰它的質量是追求旋轉,追求弧線,追求球的穩定性。側擰的技術動作來講主要是板型一定要立一點,板頭朝下。在用力方向側面要多一點,往側面去用力,往側往上然后再往前,是這一個動作。要繞著走,擊球的時候要擊球的側面,上去的時候重心要稍微往上拔一點,往上拔一點兒然后來制造弧線。這個球的擊球時機可以稍微晚一點,不要搶著上去,可以稍微晚一點,等下降的時候往上拽起來,以旋轉為主。
第三種擰拉是快擰。快擰一般是運用發不轉球或者是側旋球時運用快擰,不用去考慮弧線,直接向前就可以。那么快擰最大的特點就是速度要快,突然性強,給對手的反應空間要降低。那么快擰從動作上來講的話,它的動作幅度要小一些。它和正擰的區別主要就在于動作幅度要小,另外快擰的時候要搶上升期,整個發力順序是一樣的,也是以肘關節為支撐肘,然后往后引板,板一定要壓一點,然后揮拍的時候也是向前向右的力要多一些。那么發力點更多的是要靠什么呢?靠手腕的力多一點。你像正擰拉,這么大;你像快擰的話可能就是靠手腕這一塊,前臂的用力幅度很小,力要更加集中一些。
那么第四種就是貼擰,一般是發側上旋運用貼擰,側上旋就是第二跳比較蹦的那種。貼擰最大的特點不是說主動去發力,而是借力,借力發力,更多的是追求落點和球的突然性。那么貼擰來講的話,它就是引板的時候,幅度要小一點,主要的揮拍是靠手腕這一塊。在擊球過程當中通過手腕的控制,來控制好這個球的落點,爭取在下一板從過渡轉為進攻。那么在貼擰的時候,它跟撕的區別主要是在于它的板型和用力方向上。像撕可能就是往前在正面;它的擊球位置更多還是在板頭這一塊,然后借力發力,中等力量控制好落點。
最后一種是發力擰,發力擰就是運用到對這個旋轉把握非常好,或者是這個球出現小半高球了,這個時候可以運用發力擰,發力擰最主要突出的就是力量。在整個揮拍過程當中,引板一定要大一點,與此同時,要更多地運用身體的力量,然后再配合手臂,手腕的力量。那么運用身體的力量,它的重心還是在右腳上,在擰的時候通過身體的轉體來增加發力的感覺,引板進行發力擰。那么在發力擰的時候呢,一定要找準你的擊球位置,同時一定要配合好發力,找好擊球點,也是擰球的正面一點,發力出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