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的手臂動作實際上不是外劃兩圈,而是分為外劃(分水),內劃(高肘抱水夾水)和前伸三個階段。
1.外劃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外劃的主要目的是為內劃創造有利條件,并為整個劃水動作提供初始的動量。
作用:通過外劃動作,手臂能夠更有效地抓住水,并為后續的內劃和前伸動作做好準備。
2.外劃的動作要領
(1)起始姿勢:雙臂保持一定的緊張感,自然向前伸直,手腕放松,掌心向下。
(2)劃水方向:手臂前伸后,肩關節開始略向內旋轉,兩手略向斜下方翻腕壓水。兩手臂逐漸積極地做向側,下,后方屈臂以彎曲的手腕進行劃水。
(3)劃水寬度:外劃時,手臂的寬度應適中,一般不超過肩寬的兩倍。過寬的劃水可能會導致抱水時間過長,且不利于內劃動作的進行。而過窄的劃水則會縮短內劃路線,減少推進力。
(4)劃水速度:外劃動作應該是輕慢的,避免用力過快,過早。過快的下壓水會突然抬高上身高度而引起阻力。
3.外劃的常見錯誤及糾正方法
(1)劃水過寬或過窄:應根據個人力量和游泳技術調整劃水寬度,確保在有效的范圍內進行劃水。
(2)用力過快,過早:應控制劃水速度,避免在外劃階段過早地向下壓水。
(3)手臂位置不正確:應確保手臂在整個劃水過程中都在水下進行,手掌稍稍往下壓一點,不要平的往外劃,也不要直的往下推,與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如30度左右)進行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