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切削技術,相對于復雜的正反手,截擊,發球等技術,它相對簡單,容易掌握。但大家更習慣把切削作為過渡,而缺乏更深層次的理解。
以費德勒為例,如果以單反的單項技術準則評選最佳單反,那么瓦林卡,加斯奎特等并不遜色于費德勒,但是費德勒反手的變幻莫測絕對遠超他人,這里面切削技術為費德勒立下漢馬功勞。
切削固然動作簡單,但是業余愛好者常常容易切出松軟無力的球,甚至切出自己想不到的高球,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教大家學習下切削技術。
1. 準備姿勢
當你看準擊球時機,并準備使用切削時,最好選擇大陸式握拍,這和你發球,截擊握拍相同。以右利手為例,切削首先也是從轉體開始,右肩向后轉動,為引拍留出充足的揮拍空間。
注意,在有些遠距離球需要移動時,一定先提前做好準備姿勢再移動,到位后直接擊球就可以,否則會造成擊球過晚。轉體時,左手握住拍喉向后,持拍的右臂形成L形,左臂稍高拉動球拍向后轉動。這樣可以保證球拍的穩定性,也可以更好的傳遞力量。
2. 揮拍
很多同學可能會遇到切球“飄忽忽”的問題,切出去的球松軟無力,也無旋轉,很容易被對手拍死。這種情況很大程度是因為揮拍不足,導致力量欠缺。
準備姿勢做完后,拍頭應該高于肩膀,而非平行或低于肩膀。還是以右利手為例,揮拍過程中身體前傾,重心向右腿,自然地從上往下揮拍。拍面切勿打開過多,也就是說拍面相對于地面不要過平。
拍面打開太多,難以對球施加足夠的力,也就造成切球“飄忽忽”的問題。
我們更想要的是飛行高度較低的切削球,這種低球應對個子高,移動差的對手格外好用。當然,如果應對有些彈跳很低的球,可以適當把拍面放平一些。
3. 向前擊球
擊球時,盡量保持手腕固定,給球穩定的力度。關于擊球點,第一要素當然是盡早不宜晚,第二要素就是不要過低,擊球點過低很容易造成擊球無力,甚至形成軟綿綿的 “高球”,所以擊球點應該在球的中上部。
在擊球的同時,上身保持穩定,右肩帶動右臂自然舒展,非持拍手則應向后移動,為的是保持身體平衡。
切削這項技術看似普通,但實際變換多樣,在場上發揮很好的實戰效果,既可以當做防御手段,也可以在相持中變換節奏,消耗對手,更可以當成進攻性的武器。
切削球也十分好訓練,無須搭檔,自己拋球即可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