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低球,估計是大部分業余球手最最頭疼的事情了,因為一遇到低球,他們就不知道究竟該怎樣處理,而且處理不好,總是會出現下網或者把球打得很高的情況,讓人頭疼不已。
那么職業球員在比賽中,遇到低球都是怎么處理的呢?接下來,我們就看一看費德勒在反手位是怎樣處理低位球的。
1.對付低球,費德勒首先調整好了握拍(握拍稍有些不同于傳統東方式反手握法)。接著注意觀察球拍現在的位置。
很多人以為,引拍時,一下子拉到底最省事,然而,這可不是最有效的引拍方式。正如費德勒所做的:雙肩向后轉時,引拍留有余地,直到上步踏出右腳后,再繼續后轉,整個引拍才算最終完成。
2.通過左手,幫助右手控制球拍的位置,費德勒正用肩膀牽引著球拍,隨肩同步后轉。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頭部的位置——處于身體正中央,這也是大多業余球員最欠缺的地方。頭部處于正中,同時用右肩頭正指向來球,這保證了他上半身有最佳的預轉姿勢。
合理的握拍,完整的拉拍,除了能打出強勁的抽擊外,還可以減免肘部出現傷病問題。
3.面對非常低的來球,他仍然為身體找到了最佳擊球狀態。為了建立平衡,左腳腳背甚至不得不被拖在地上,最困難的是,費德勒居然還能做到用這只左腳支撐起身體的一部分重量。
很多人在對付低球時,總是喜歡把重心全壓在前腳,這樣做導致的問題是,擊球后,隨揮階段容易出現身體轉向過度的情況,因此增加了復位的難度。
接著看他右手,拉滿拍后,球拍與底線成45度夾角。再和前一張圖片相比,費德勒的頭部位置稍微有了一點變化。
4.在擊球瞬間,費德勒的左膝蓋幾乎貼在了地面。上半身穩定而牢靠,身體平衡控制得完美無暇。這看上去,還有些像高山滑雪運動員,他們完全憑借腿部的升降來控制方向和速度,惟一的區別在于,費德勒的上半身比滑雪運動員更固定,更挺直。
應對低球,費德勒并沒有降低手腕,而是通過屈膝降低重心來完成擊球。當然,這需要他具有相當強的腿部力量和軀干中心力量支撐。從此時手臂與球拍的夾角來看,費德勒采用的握拍方式非常有力,這保證了擊球瞬間拍面的牢固。
5.隨揮時,左手放在身體的側后下方,以抵消球拍在隨揮階段向側上方的慣性。除此之外,左手的意義還在于,幫助他加速轉肩和右臂的揮速。
正如你所看到的,費德勒的肩膀仍然是側向對底線。很多人的普遍問題卻在于此:單反隨揮后,整個身體都面對球網了,這樣反倒會失去擊球瞬間控制的力量。
6.隨揮完成后,費德勒開始向身體內側收回球拍,直到現在,他才抬起頭注視自己擊球的落點。平衡依舊保持得很好,這得益于他在完成這一擊后,無須再做過多的步伐調整。
相反,如果換作是一個普通的業余球員也在這么寬的站位下完成擊球,那么他多半會再多跨出幾步以恢復身體平衡。真要是這樣,復位就變難了。事實上,職業球員與業余球員最大的區別就是重心的恢復能力。
總結:
1,逐步引拍,引拍不是單純地后擺胳膊,而是通過雙肩和右腳的配合,完成最終引拍動作;
2,保持低重心,通過極度屈膝完成重心的降低,但是屈膝的過程要保持上身的直立;
3,保持頭部穩定,這個是非常重要的,費德勒在擊球前后都保持頭部的穩定,這樣才能非常好的保持身體的穩定。